如何評價漢末的皇甫嵩?

裴蓓

在三國大佬開始創業的時候,皇甫嵩的地位不要太高。平黃金時期,東漢地方政府沒有兵,雖然政府迫於壓力允許州郡募兵,但是兵少、力量小,真正對陣黃巾的主力,還是朝廷正規軍,主帥是皇甫嵩、朱雋、盧植等人。

三位還是有區別的,皇甫嵩是左中郎將、朱雋是右中郎將、盧植是北中郎將,盧植是大學者,兵馬少、上陣機會少,朱雋總是打敗仗,真正的第一名將,就是皇甫嵩。

朱雋與黃巾作戰,在長社被包圍,夜晚派疑兵擾亂敵人隊伍,斬殺幾萬人。在河北,皇甫嵩趁黃巾休息的時候進攻,斬殺七萬餘,張梁全軍覆沒,張角被殺,隨後又活捉張寶、斬首十餘萬。皇甫嵩是黃巾的第一克星,前後被殺幾十萬,皇甫嵩也為朝廷立下大功。

董卓作亂,皇甫嵩手握重兵,可是為什麼沒發出什麼聲音?董卓進京時,皇甫嵩帶三萬精兵駐右扶風(陝西興平),董卓要他到中央。皇甫嵩的下屬勸說進兵剿滅董卓,但皇甫嵩沒有采納,他交出部隊,到首都被董卓關押,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皇甫嵩顯然沒有眼光,董卓掌權初期,任用清流,政治相對清明,這可能是他沒有討董的直接原因。另外,他的兒子皇甫壽堅與董卓關係不錯。


九州歷史

平定黃巾起義的最大功臣,無敗績。可惜為了自己一時的名節沒有早點除掉董卓,否則也不會有董卓什麼事情。董卓專政時期,又懂得放棄,懂得隱忍,使自己得以善終。

實在是沒找到靠譜的圖,用這個代表皇甫嵩吧

如果看《三國演義》,可能會有一種錯覺,以為平定黃巾起義最大的工程是曹操和劉備。其實,曹操勉強有一些功勞,而劉備啥都不是。怎麼可能成為平定黃巾起義的中堅力量啊。平定黃巾起義最牛逼的是皇甫嵩。這個人和朱儁(jun)一起在三國演義的前幾回出現過,寥寥幾筆而已。

黃巾軍的規模

可能是中國受儒家思想太嚴重了,對這些亂臣賊子向來不厚道,除非起義成功,奪取天下,否則遺臭萬年。即使作為正史,對他們也很吝嗇,都沒有單獨的傳。哎!歷史是需要寬容的。來看看當時黃巾起義的規模吧。

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信奉黃老,靠收徒子徒孫聚攏實力,靠符水治病來吸引大眾,這種招數一直傳到了太平天國。雖然這種招數很難成事,估計初期很有用。

當時張角的勢力範圍涵蓋了: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置三十六方,每方設將軍,大方萬餘人,小的六七千人,徒子徒孫數十萬,號稱百萬。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就這麼大的勢力了,要推翻朝廷了,後漢書愣是沒給人家單獨弄個傳。

太守成了平定黃巾的中堅力量

按理說,這麼大的起義,輪不上一個太守做中堅力量的。奈何此時的漢朝早已經不是鼎盛時期的大漢了。大漢得采取實用主義了,管什麼出身呢,能幹事就行。

此時的皇甫嵩為北地太守,皇帝接受了皇甫嵩提出的解除黨禁,犒賞軍士,進軍黃巾的建議。任命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一共給了這倆人四萬餘人。哎!大漢實在是命不久矣啊,人家都號稱百萬了,這邊才四萬人。

皇甫嵩的戰績

1、在朱儁被波才(這個名字很好記,菠菜)打敗之後,皇甫嵩出奇兵,轉敗為勝,在聯合曹操、朱儁一起斬首一萬餘人,平定三郡。

2、生擒東郡黃巾軍卜己,斬首七千多。

3、在北中郎將盧植和東中郎將董卓被張角打敗之後,皇甫嵩進軍,殺了張角的弟弟張梁,斬首三萬多,被黃河淹死了五萬多,輜重三萬多車,此時張角已病死,拉出屍體--戮屍,將頭顱送到了京師。

4、下曲陽殺了張角的另外一個弟弟張寶,俘虜十多萬人。

皇甫嵩發達了,升官,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裡侯,食邑兩個縣,合八千戶。

雖然,平定黃巾起義還有很多人出力,而且其他人的官還比皇甫嵩的高,但是隻有皇甫嵩沒有敗績,幾乎憑一個人的力量消滅了黃巾軍的主力。皇甫嵩實乃平定黃巾軍的第一人。

交代一下皇甫嵩的結局吧


董卓作亂的時候,其實皇甫嵩的實力大於董卓,包括他兒子在內都勸說他殺了董卓,但是皇甫嵩拒絕了,理由:專命有罪,專誅亦有責。董卓專命皇上不對,我皇甫嵩擅自誅殺也是不對的。

皇甫嵩沒有對董卓下手,但是董卓對皇甫嵩下手了,皇甫嵩被舉報,下獄問斬。多虧了皇甫嵩投靠董卓的兒子求情,才免於一死。雖然董卓命令大臣對他叩拜,還拉著皇甫嵩的手,問皇甫嵩服不服?面對這種羞辱,皇甫嵩莞爾一笑,表示服了。

董卓被殺之後,皇甫嵩升為太尉。等到李傕郭汜作亂的時候,皇甫嵩病故,善終。


東東歷史

品讀三國人物,分析三國曆史,以史為鑑,繼往開來。閱讀本文大概需要花費3—4分鐘。

東漢末年,封建制度政治黑暗,時局動盪不安,內有外戚宦官明爭暗鬥,外有少數民族入侵華夏,百姓深受壓迫,最終爆發各地叛亂,以

黃巾大起義為代表。

黃巾起義發生於公元184年,一直到189年董卓之亂之前,全國各地到處爆發起義,之所以東漢政權沒有像大秦和新莽一樣,在起義的洪流下一敗塗地,就是因為有以皇甫嵩為代表了一批人物,成功鎮壓起義並短暫維持著東漢的政權。

皇甫嵩在鎮壓各地起義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公元184年到189年,東漢王朝比較大的軍事活動都有皇甫嵩的身影,成功鎮壓起義軍的同時也獲得了非常高的聲望,當時更是有人評價皇甫嵩說:

本朝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唯大人與董卓耳。

黃巾之亂

黃巾起義以鋪天蓋地之勢席捲全國,起義軍主力主要集結在冀州、穎川、南陽三地。朝廷派皇甫嵩、朱儁鎮壓穎川黃巾,盧植鎮壓冀州。皇甫嵩於長社大破穎川黃巾,成功鎮壓起義。

就在此時,盧植因被誣撤職,董卓代替但無戰功,朝廷派遣皇甫嵩北伐鎮壓冀州黃巾,在廣宗擊敗張梁,在下曲陽擊殺張寶,成為鎮壓黃巾起義首功之臣

涼州之亂

黃巾之亂當年冬天,涼州地區爆發戰爭,這次巨大的羌胡起兵也成為涼州地區成為漢末經常爆發戰爭的開端。朝廷派遣皇甫嵩討伐起義軍,董卓為皇甫嵩的副手,兩人第一次合作。後來因皇甫嵩收到朝中宦官的誣陷被免官。

公元188年,朝廷再次派遣皇甫嵩、董卓西征涼州王國軍,這也是兩者第二次合作。來年漢軍成功擊敗王國軍,然而交戰期間,皇甫嵩、董卓兩人因戰略意見不同而產生矛盾。戰後朝廷擔心董卓擁兵不臣之心,便寄希望皇甫嵩能限制董卓。

董卓之亂

然而隨後的東漢政權歸到董卓手上,皇甫嵩雖然聲望上高於董卓,實際上手中沒有兵權。何況皇帝被董卓挾持,皇甫嵩也沒有反抗董卓的力量和膽量。董卓因舊情沒有殺掉皇甫嵩,只是一直在朝中做官,沒有實權。

董卓死後,有人建議王允任命皇甫嵩統領董卓舊部,王允沒有采納,反而堅持強力鎮壓,最終身死族滅。皇甫嵩再也沒有機會進去權力中樞,壽終正寢。


失敗之謎

同樣是朝廷倚重的將軍,為什麼皇甫嵩在於董卓的爭鬥中最終失敗,成為了皇甫嵩其人最大的謎團。大多數人認為皇甫嵩沒有膽量與董卓鬥爭,文人迂腐氣太嚴重,才導致失敗,這個說法可以重新討論。
  • 父親、叔父都是將門世家的將軍,他沒有膽量,誰有膽量?
  • 率領軍隊鎮壓黃巾軍、出奇兵大勝王國軍、聲望極高的將軍,他沒有膽量,誰有膽量?
  • 因屢次得罪當權宦官,而被罷免的將軍,不畏權貴、不懼怨恨的將軍,他沒有膽量,誰有膽量?
所以說皇甫嵩不敢鬥爭的說法不屬實。實際上皇甫嵩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 皇甫嵩忠君思想和自身坦蕩的性格使然

  • 董卓有著遠超皇甫嵩的政治敏感度和手段
這裡不展開分析,只提出幾點史書的記載情況:
  • 皇甫嵩得罪中常侍而屢次被罷免;而董卓屢次兵敗獲罪,還是可以東山再起,最後成為一方諸侯,說明董卓有些討好中央權力中樞的手段,而皇甫嵩並不會如此
  • 公元185年,皇甫嵩被中央撤銷涼州軍統帥職務,但是副手董卓卻沒事
  • 董卓成為地方割據勢力,拒絕朝廷任命,而是屯兵河東觀望。董卓知道軍事水平不如皇甫嵩,還敢於違抗君命,說明董卓已經意識到,即使皇甫嵩在朝,朝廷沒有足夠的力量征討自己
史書還有很多記載可以說明上述的觀點,因此說,皇甫嵩不是不敢與董卓鬥爭,而是不能。

皇甫嵩其人可以說是漢末名將,他平定黃巾,力戰外族,為大漢王朝建立了不世功勳,而皇甫嵩絕不擅權對抗董卓,堅持自己內心的道義,更是讓後世稱讚。

他活著的時候,代表漢末理想者和道義者的傳奇,而他死後,漢末的夢想就真正結束了。

百姓曾經因其不世功績而歌頌皇甫嵩,就把這些話當做本文最後的結尾吧。

“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嵩兮復安居。”

歡迎大家關注討論!讀史明智!共同進步!


三國之我見

皇甫嵩是東漢末年的名將。漢靈帝時,太平道教主張角作亂,置軍三十六方,禍亂天下,京師震動,天下響應。這時,漢靈帝以皇甫嵩為左中郎將,和右中郎將朱儁,總計率領四萬多人,征討潁川的黃巾軍。

皇甫嵩在朱儁先敗的情況下,與朱儁、曹操配合斬潁川黃巾數萬,然後和朱儁乘勝征討汝南、陳國的黃巾軍,追波才於陽翟,擊彭脫於西華。並且還破東郡黃巾,生擒卜己,斬首七千多人。連戰連捷,最後授命北上冀州接替董卓,討伐張角,張角病死在廣宗城中,皇甫嵩和張角之弟張梁交戰,再次取得大勝。

“斬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焚燒車重三萬餘兩,悉虜其婦子,係獲甚眾”

這裡要注意一點,黃巾起義是以宗教為信仰基礎的農民起義,黃巾軍不是所有人都是士兵,有一部分普通農民,甚至有很多婦女、老人、兒童。比如初平三年時,曹操在兗州大破黃巾,收降兵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

皇甫嵩前後所殺黃巾軍甚多,但是不乏有很多普通百姓,廣宗一戰,被驅趕至河中溺死的就有五萬多人。這反應了皇甫嵩冷酷無情的一面。

皇甫嵩對冀州未參加太平道的百姓則又體現出人道的一面,他向漢靈帝申請為冀州百姓免除一年的賦稅,所以冀州百姓傳唱歌謠,來稱讚他:

“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皇甫嵩出身將門,叔父皇甫規就是漢末“涼州三明”之一,從小耳濡目染的皇甫嵩也深得治軍的方法,很得軍心。這時故信都令閻忠勸皇甫嵩趁此機會發動政變,被皇甫嵩拒絕。

後來趙忠和張讓以連戰無功,耗費錢糧的理由對皇甫嵩進行彈劾,漢靈帝聽信讒言,召回正在征討邊章的皇甫嵩,皇甫嵩因此被貶,廢黜三年。

中平五年,皇甫嵩再次臨危受命,率軍擊破涼州叛軍於陳倉。戰爭中,皇甫嵩沒有采納副將董卓的意見,並且再次展露了自己驚人的作戰天賦,這讓董卓十分忌恨。第二年,董卓拒交兵權,皇甫嵩將其上奏,這更加激化了董卓對皇甫嵩的怨恨。

董卓掌權後,就開始著手報復皇甫嵩,初平元年,董卓以朝廷地名名義徵召皇甫嵩為城門校尉,想借此將他治罪殺掉。長史梁衍在皇甫嵩臨行前曾勸他帶兵響應關東,攻打董卓,迎接天子,可是被皇甫嵩拒絕了。

皇甫嵩剛入雒陽沒多久,果然被董卓指使他人彈劾入獄,幸虧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和董卓關係不錯,趕緊從長安趕到雒陽向董卓求情,當時在座賓客也紛紛附和,董卓這才繞過皇甫嵩。

皇甫嵩逃過一死後,根本不敢跟董卓對抗,初平三年,董卓從雒陽進入長安後,特意讓皇甫嵩跪在路旁迎接,皇甫嵩居然都照做了。

皇甫嵩能征善戰,是東漢末的名將。但是平黃巾軍時,過於冷酷無情,很多並非士卒的普通人民也被殺害。他忠心為國,不為閻忠的言論所動,而且勤於政事,前後上表陳諫有五百多事,不宣於外。可惜的是,皇甫嵩先是不能聽從皇甫酈之言去直接誅滅董卓,後來又不能遵從梁衍之策,錯失良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