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不住的校園貸:趣店、愛又米從未停止向學生借款

因果財經/文

2017年5月7日,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表示所有網貸機構暫停開展校園貸業務,並明確退出時間表。目前來看,該文件已形同虛設。

6月3日,《法制晚報》刊文,福建某大學生借用同學身份證,在多個校園貸平臺借款30餘萬元,導致多位同學被平臺頻頻催債。

而這並不是個案。以“校園貸”為關鍵詞進行搜索,自“禁令”頒佈後,濟南、廣州、西安、南京、張家口等地都有大學生深陷校園貸受害案件,分期樂、愛又米、趣分期等多個借貸平臺牽扯其中。

在國家明確禁止網貸平臺不得向學生髮放貸款的情況下,這些平臺為什麼還要頂風作案?大學生借貸市場對借貸平臺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財經網對此進行了調查。

“一直可以借貸”

小薇第一次通過愛又米借錢是在2016年,正讀大二,為了買一款3000元的vivo手機。

“就是急著用錢啊,同學告訴我這個軟件很好,利息又不高。”2年時間裡,通過網絡平臺借貸幾乎成了小薇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借貸額度從1000到數千不等。

愛又米和分期樂是她最喜歡用的平臺,因為不用上交保證金。“名校貸最坑人,申請3000塊錢實際到手只有2500元,剩下500元如果逾期了就不給你了。”但現在小薇和她的同學們已經申請不了名校貸。2017年8月份,名校貸的運營主體麥子金服借殼上市,在上市的前一個月,名校貸改名“名校貸公益”,並宣佈下線校園貸業務。

小薇的借款需求並不高,通常1個平臺就可以滿足她的借款需求。以1000元的借款為例,平臺的還款期限從1期到36期不等,小薇一般選擇12期或15期的還款期限,這樣每月的還款金額不到100塊錢,完全可以從她的生活費中扣除。

借款程序非常簡單:只要上傳身份證正反面,並輸入學校、宿舍、班級、緊急聯繫人的名字,以上各個平臺就可以在幾分鐘之內迅速將錢打到小薇的支付寶賬戶上。

也就是說,分期樂和愛又米在明知借貸人為學生身份的情況下,依然為他們提供了貸款。

“一直都可以借錢。”小薇告訴財經網。從2016年在朋友的推薦下接觸校園貸,這些平臺的借貸通道就一直向學生敞開。據小薇回憶,剛開始還需要將手持身份證的照片發給校園代理,後來直接在網上申請一般幾分鐘之內即可到賬。

“為了防止孩子上當受騙,現在學校明令禁止學生用校園貸,新生入學的時候也會反覆強調,不要用校園貸。”一位在河北傳媒學院學生處工作的老師告訴財經網。

但小薇告訴財經網,他們班不到20個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都在用校園貸,“宿舍門縫下面經常收到校園貸的小廣告、傳單,同學之間也會互相推薦。”

據人民網報道,不少借貸平臺會僱傭學生幹部擔任校園代理,下載App、綁定銀行卡、促成借貸都能獲得不同額度的提成,有些校園代理最高一天能賺5000元。

誰在向學生借錢

公開資料顯示,愛又米隸屬於杭州愛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4月份,該公司獲得2.2億元人民幣C輪投資。在當時的新聞通稿裡,這家起步於校園分期業務的公司聲稱通過人臉識別和電子簽名等高科技識別方法,已經實現了用戶身份的精準識別。

但據小薇介紹,愛又米是最受學生歡迎的網絡借貸平臺之一。

財經網嘗試與愛又米方面聯繫,截止發稿前,愛又米並未回應財經網就校園貸問題的詢問。

分期樂則是樂信集團旗下的分期購物平臺。2017年12月,樂信集團赴美上市,被稱為“分期電商第一股”。

但據小薇介紹,她在分期樂上的所有借款流程都只是上傳身份證正反面、學校、班級、宿舍號以及輔導員和緊急聯繫人,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審核。

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學生在趣店的借款過程更簡單:只要輸入姓名、身份證號、學校宿舍樓的收件地址,趣店就直接批下了相應的借貸額度,最快3分鐘到賬。在這一過程中,趣店甚至都沒有審核借款人是學生還是社會工作人員。

財經網在蘋果 APP store裡輸入“學生借貸”之後,則出現了輕鬆借、校園貸、極速借條、貸款狗、及貸等多個App。

以貸款狗為例,該平臺自身並不提供借貸,但是接入了20多個借貸平臺,大部分平臺都沒有對學生借貸做限制。

根據鳳凰網報道,湖南大學生李某由於盜用同學信息借貸百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在其背後,則是20多個網絡借貸平臺。

不願放棄的校園市場

在政府明令禁止之後,各平臺為什麼冒著罔顧法紀的風險也不願放棄校園借貸市場?

“學生是很優質的客戶。因為在上學,所以不擔心他會賴賬跑掉,每個月有家長給生活費,算是收入穩定。而校園貸門檻低,週期短,回款快,消費頻次高,所以瞄準這一群體的網貸大爆發,最早介入的幾家大平臺也掙得盆滿缽滿。”一位從事校園貸業務的人士曾經表示。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7年中國大學生消費金融市場研究報告》,2017年大學生消費金額達4743.9億元,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1414.2億元,預計到2019年,這一數字將增長至2394.5億元。

而且90後大學生超前消費意識強烈,在艾瑞諮詢所做的超前消費意願比例調查中,18~30歲的用戶裡,68.2%的人都使用過分期消費。

用戶借貸意願強烈,市場規模又足夠大,再加上學生普遍社會經驗不足,校園貸成為網貸平臺不願放手的香餑餑。

易觀千帆數據顯示,在禁止校園貸之後,趣店和分期樂的用戶中,24歲以下用戶依然佔據15.1%和19.3%。

在政府禁止網貸平臺進行校園貸業務之後,各大商業銀行開始推出相應的“校園貸”產品。

2017年12月17日,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發佈業內首款針對在校大學生的信貸產品“金蜜蜂校園快貸”,授信額度在1000元至50000元之間,年利率為5.6%。

此後,工行、建行、招商銀行等也紛紛推出相應的校園貸產品。

但是,由於商業銀行主要面向信用情況較好的名校大學生,且對借款人的審核相對較嚴,急需用錢的問題學生以及二三本高職院校中那些家境不好的學生只能再次轉向混亂無序的校園貸產品,網絡借貸平臺趁勢藉機生長。

業內人士認為,要完全杜絕網絡借貸平臺的校園貸業務,需要銀行這一“正門”打得足夠開,但目前銀行剛剛開始校園貸款業務,距離滿足市場需求還有一定時間。

禁不住的校園貸:趣店、愛又米從未停止向學生借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