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劉備稱帝就沒人反對呢?歷史書上是這麼寫的?

拜羅貫中所賜,曹操成了“曹賊”,理由也很簡單:篡漢自立。又有多少人看到,當漢朝走到東漢末年時,朝廷的威嚴早已蕩然無存,偌大一個帝國卻宛若搖搖欲墜的的危樓。而且,即便到了如此地步,依舊有許多蛀蟲趴在上面啃噬著。

曹操當初也想復興漢室來著,但漢朝的棟樑都快腐朽完了,這座房屋又如何補救?看到了地方割據政權的野心,曹操的初心也逐漸變了——在挽救天下的大義之下,夾雜著統御天下的私心,曹操走上了權臣之路,所以有了“梟雄”曹孟德。

為何劉備稱帝就沒人反對呢?歷史書上是這麼寫的?

但歷史上從來就不缺乏抱著“正統”不放的人,即使漢朝已成了將死的垂暮老人,依舊有很多忠於漢室的大臣存在,即使他們的態度在今天看來是愚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愚忠的人其實也挺“可愛”的,也算是點綴了歷史長河。

所以,曹操被封魏王時,有反對的聲音也並不奇怪——當初他被封魏公時,反對的人也不少,畢竟“加九錫”已成權臣篡位必經之路。那些忠於漢室的人,看到曹操一步步上位,漢室江山眼看著就要更名了,怎麼可能不反對?

也許有人會疑惑,四百餘字只提到曹操,與標題又有什麼關係?其實也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之所以有人反對曹操封公、封王,就是擔心他“篡漢自立”。在認為劉備不足以代表漢室的人看來,劉備稱帝與曹操封王其實沒什麼區別。

為何劉備稱帝就沒人反對呢?歷史書上是這麼寫的?

史書也證明了這一點,劉備稱帝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樣“眾望所歸”,也有一些人反對,比如:據《三國志·費詩傳》記載,當諸葛亮等人勸劉備稱帝時,費詩就曾質問劉備“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

在費詩看來,本來劉備就是以討伐“曹賊”為口號,扛著“興復漢室”的大旗,才能聚集這麼多人,怎麼討伐戰爭還沒勝利,就自己稱帝自立了?大概是費詩的話太過傷人,劉備便以“忤逆不道”的罪名將其貶為永昌從事。

為何劉備稱帝就沒人反對呢?歷史書上是這麼寫的?

據《三國志》記載,反對劉備自立的人也不止費詩一人,因此,不能說劉備稱帝就沒人反對,只是反對的聲音太小了。畢竟在多數人看來,劉備的蜀漢政權也算是漢朝的延續,在計算漢朝的國祚時,也將蜀漢的存續時間計算在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