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臨死前的遺言,李自成沒有看懂,只當了42天皇帝

大家都知道明朝末年,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城,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崇禎皇帝在臨死之前曾留下遺言:“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從崇禎皇帝這句遺言來看,他將王朝覆滅的責任歸結在諸臣的頭上,也就是說是因為諸臣不給力,才導致自己成了亡國之君。

崇禎皇帝臨死前的遺言,李自成沒有看懂,只當了42天皇帝

雖然崇禎皇帝的說法不完全對,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明末之際,強盛的明朝已經風雨飄搖,在內憂外患的困境中,崇禎皇帝卻難尋能用之人,也確實難尋可用之人。早年,崇禎皇帝在文官集團的幫助下誅滅魏忠賢閹黨,但也間接推動了文官集團的權利膨脹。可以說,崇禎皇帝與臣子的關係非常詭異,他們相互仇視,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當農民軍逼近京城的時候,明朝官僚們認為這是一次正常的改朝換代,人人爭著歸附李自成以求得到任用。

就連李自成也曾說:“君(崇禎皇帝)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可見,李自成對崇禎皇帝“諸臣誤朕”的說法表示認同。但是,李自成有沒有吸取崇禎皇帝的教訓呢?答案是沒有。農民軍攻克北京後,當時在京的明朝官僚數以千計,甘心以身殉國的不過二十餘人,其他大小官僚無不投降。明朝的官僚熱衷於到李自成那裡做官,在史籍中裡屢見不鮮。

崇禎皇帝臨死前的遺言,李自成沒有看懂,只當了42天皇帝

時任兵科給事中的時敏說:“天下將一統矣!”趕去向大順政權報名時,吏政府的大門已經關閉,他急不可待地“叩門大呼曰:我兵科時敏也。”總算叫開了門,被任為四川縣令。時任少詹事的項煜為了取得李自成的重用,“大言於眾曰:大丈夫名節既不全,當立蓋世功名如管仲、魏徵可也。”時任考功司郎中的劉廷諫朝見時,大順丞相牛金星“謂之曰:‘公老矣,須白了。’劉廷諫說:‘太師用我則須自然變黑,某未老也。’”才勉強錄用。而時任首輔的魏藻德被關押在一間小房內,他從窗戶的縫隙中對人說:“如願用我,不拘如何用便罷了,鎖閉作何解?”

崇禎皇帝臨死前的遺言,李自成沒有看懂,只當了42天皇帝

明朝官僚們爭相歸順李自成,是把李自成當作自己的新靠山,是想得到李自成的庇護以保住自身利益。李自成雖然也從政治上招徠他們,但在經濟上卻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壓。因為李自成的部隊沒有經濟來源,也不願意從農民身上搜刮,只好將目標鎖定在了這些平常作威作福的官僚身上,逼迫他們交出所謂的贓款用作軍餉。

於是,農民軍開始拷掠明朝官僚,四處抄家,並規定官僚們的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北京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史載 “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

崇禎皇帝臨死前的遺言,李自成沒有看懂,只當了42天皇帝

在嚴刑拷打之下,明朝官僚們的顏面隨同他們的金錢一掃而空。這對大批一心歸附的官僚們來說,確實是非始料之所及,他們內心的追悔和憤恨不難想象,或許他們認為李自成比崇禎皇帝可怕。當農民軍戰事勝利的時候,這些官僚們懾於兵威,一般不敢公開反抗。但一旦農民軍戰事不利,這些官僚們肯定會伺機而動,準備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利益。

最終,山海關兵敗的消息傳來,各地原本歸附的明朝官僚紛紛叛亂,很多都投靠了清朝。李自成勢孤之下,倉皇撤出北京城,最終重蹈了崇禎皇帝的覆撤。從李自成與明朝官僚之間水火不容的關係上看,他確實沒有明白崇禎皇帝臨死前“諸臣誤朕”這句話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