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賠給日本的銀子能買100架F-35戰鬥機,打造20個北洋艦隊

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號稱“世界第八位”“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7000噸主力艦被日軍俘獲拖回三島,充當海邊碼頭的商用船,大清帝國顏面無存。海軍總還算打出了血性,陸軍簡直是一敗塗地,牙山一聲炮響,清軍土崩瓦解,日軍則追奔逐北、為所欲為,大清帝國朝野震動。

大清帝國賠給日本的銀子能買100架F-35戰鬥機,打造20個北洋艦隊

經清政府三次求和,英、美、德等國多方周旋調停,日本才同意停戰。最終,直隸總督李鴻章簽下了《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等地,賠款2.3億兩白銀(包括贖回遼東半島的3000萬兩),再加上日本搶掠的艦船、糧食等財物,大清國損失約3億兩白銀。

正如梁啟超所言:“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是甲午戰爭敗割臺灣,賠二百兆始。”《馬關條約》上承《南京條約》之痛,下啟《辛丑條約》之恥,令大清帝國傷筋動骨,從此一蹶不振,徹底淪為列強魚肉。其影響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第一,賠款掏空了大清國庫,這次賠款加損失大約是《南京條約》的15倍,超過清政府全國財政收入的3倍,可以說給經濟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第二,主權進一步淪喪,不僅僅體現在割讓臺灣上,而是在政治、經濟各個領域喪失主權。一方面清朝無力賠償鉅額款項,只能向西方國家貸款,而且以海關稅收為擔保,大清的經濟命脈被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另一方面,列強不甘心日本獨享利益,根據原先簽訂了最惠國條款,既所謂“利益均沾”,人人都來分一杯羹,個個都來劃分勢力,大清日趨四分五裂。第三,此前經過“同治中興”“洋務運動”,清帝國剛把氣兒喘勻,重拾大國信心,雖不敢再以“天朝上國”自居,但總以為還算得上“亞洲霸主”。比起敗給西方的“堅船利炮”,敗給“倭人”,原來處處不如自己的學生,大清朝舉國上下痛不欲生,像是被人打斷了脊樑,“國人奔走相告,聚於市中,夜以繼日,哭聲達於四野”。所以說,自此天朝上國那股精神氣兒就被打沒了,國人對於大清的信心和效忠也就沒了。

大清帝國賠給日本的銀子能買100架F-35戰鬥機,打造20個北洋艦隊

歷史常常令人不忍直視。別的不說,單講這《馬關條約》的賠款和損失3億兩白銀,擱到現在就值600多億人民幣,大約可以購買100架F-35隱形戰機,足足可以裝備一個空軍強國,具備逆轉戰爭的實力。擱在當時,差不多可以打造15至20個北洋艦隊,早知如此,西太后恐怕就不會急著修園子、也不會把上不了檯面的開支都列入海軍預算了。

大清帝國賠給日本的銀子能買100架F-35戰鬥機,打造20個北洋艦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