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基地 树大品牌 育大龙头 占大市场——聚焦瓜州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

今年以来,瓜州县坚持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按照“建大基地、树大品牌、育大龙头、占大市场”的发展思路,立足区位优势,围绕枸杞、蜜瓜、特色林果、戈壁农业等特色产业,着力培育“股东农民”,多元扩宽增收渠道,全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至目前,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梁湖乡、河东镇等3个试点乡镇和其他10个农村乡镇已探索出“光伏三变”“世纪红枸杞种植三变”“羊只入股三变”“黑木耳种植三变”“东巴兔旅游三变”等十余种农村“三变”改革模式,全县共引进农村“三变”改革经营主体15个,参与群众1818户。

创新模式探路子

自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启动以来,瓜州县高度重视,深入谋划调研,明确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三变”改革方案。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分析,结合乡情实际,提出了农户屋顶折资入股架设光伏电、农户资金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发展日光温室、农户羊只入股代养分红、农户低效田入股合作社发展订单牧草等“三变”模式。

“三变”改革实施以来,西湖镇不断创新产业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农村“三变”改革,采用“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把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引入农村,依托企业资源优势,全面推行“以羊入股,代养分红”新模式,实现养殖业由分散经营向组团发展转变,走出一条不一样的“三变”路。

“乡上给我们买羊,然后把羊入股到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的养殖企业,到年底还能分红,你说,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去?”西湖镇安康村贫困户豆增胜说。

“如何实现脱贫和发展共谋划,探索一条脱贫不返贫和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我们下了很大功夫。”西湖镇党委书记陈磊说,为全力推进“三变”改革工作,镇上积极引进瓜州县立林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让农户以自有的普通母羊或品种母羊入股,交给养殖企业代养,农户不承担任何风险,年底养殖企业按照合同给农户分红,剩余利润全部归养殖企业。现在运行的‘以羊入股、代养分红’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正是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把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引入农村,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可以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产业振兴的多赢局面。

特色产业激活力

瓜州县将农村“三变”改革引入特色产业,推动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激活发展资源,拓宽“股东农民”增收渠道。

瓜州县布隆吉乡枸杞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2.5%。随着枸杞产业规模扩大,种植水平低、标准化生产不高、销售渠道不宽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有效解决问题,布隆吉乡借助农村“三变”改革政策机遇,引进中化集团MAP项目,以项目牵头,以枸杞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试点推行“特色产业+合作社+企业+电商”模式的农村“三变”改革。

“中化集团以物资、技术入股,采用农资贷的方式,先予后取为农户提供有机肥料、农药和技术指导;农户以土地入股,按照每1.25亩为1股,每年每股不低于500元进行分红……”布隆吉乡乡长陈敏说,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合作社、企业、电商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激活农村闲散资源,有效提高了枸杞的经济效益。目前,全乡涉及土地5000亩、农户167户。

今年,布隆吉乡布隆吉村5组村民李建军参与了中化集团MAP项目。李建军说,去年他种了60亩枸杞,以每公斤20元的市场价卖出,赔了近2万元。参与中化集团MAP项目,收购价比市场价要高1元至2元,而且种植前期中化集团会以农资贷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有机化肥、农药等,降低了前期生产投入成本。

“这种模式特别好,如果没有农资贷我现在要投入5万元,但实际上我只投入了1.5万元,这样我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李建军说。

“在‘三变’改革工作中,我们着力聚焦优势突出产业发展,在培育‘农民股东’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出了‘三变+光伏产业’‘三变+戈壁农业’‘三变+特色加工’等模式,助力农民持续增收。”王秀娟说,现在,广至乡放大“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效应,着力打造产品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梁湖乡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农户参与股份经营,推动产业结构多点增长、多元发展。河东镇聚焦中药材产业,推广“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有力促进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推进特色产业深度开发和专业化生产,为推进全县“三变”改革走出了一条利用资源、融合发展、抱团脱贫的兴业富民、助推脱贫之路。此后,瓜州县还将通过以点带面、以点扩面的方式,持续释放改革效应,以更高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取得新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