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老人要給孩子「睡頭型」,就跟他講道理

寶寶出生,新媽咪沒有太多育兒經驗。於是,家中一些特別喜歡說教的七大姑八大姨出場了。

孩子要睡扁頭才好看!女寶乳頭要擠!給孩子喝黃連水不會得黃疸……

諸如此類的建議,一股腦兒的向你拋來,新媽咪想拒絕又找不到理由。

再有老人要給孩子“睡頭型”,就跟他講道理

老規矩是陋習

《中華全國風俗志》上有載,“故辛亥之役,摸腦骨以別滿、漢,以滿人平直而漢人硬起也”。

睡扁頭習俗來自於滿族。滿族諺語說:“睡好了後腦勺,成全了前門臉。”他們認為扁頭大臉形,富貴多福。這樣的習俗在民間流傳,形成了所謂“給新生兒睡扁頭”的說法和審美觀。

再有老人要給孩子“睡頭型”,就跟他講道理

其實,從科學健康角度來講,“給新生兒睡扁頭”不但沒有好處,反而一堆壞處。寶寶“扁頭”在醫學上被稱之為“扁頭綜合症”。

給寶寶睡扁頭可能導致嬰幼兒視神經發育不平衡;頭部兩側肌肉組織發育不均衡;“扁頭綜合症”帶來的頭顱變形,會損傷寶寶正常腦容腔結構,影響腦容量發育,嚴重的畸形會使嬰幼兒腦容量不足,危害寶寶智力正常發育。

再有老人要給孩子“睡頭型”,就跟他講道理

1、變化睡姿

到底哪種睡姿對寶寶最好,迄今為止,醫學界沒有給出標準答案。新生寶寶睡姿不要固定,要多多變化。睡醒時,可讓寶寶多趴著,有助加強寶寶背部和頸部肌肉,防止扁頭形成。

再有老人要給孩子“睡頭型”,就跟他講道理

2、嘗試側睡

對於還不會翻身的寶寶,爸媽們要定時幫助寶寶更換睡姿。已經會翻身的寶寶,爸媽們可以擺放一些吸引寶寶注意力的玩具並適當更換移動,這樣寶寶就不會總是盯著一個方向看。

再有老人要給孩子“睡頭型”,就跟他講道理

3、儘早矯正

寶寶出生4個月內,囟門還沒完全閉合,骨頭尚軟,因此這段時間都有機會改變頭型,只要注意改變睡姿就可防止寶寶扁頭的發生。一旦寶寶超過兩歲,即使每天側睡都無法改變頭型。

再有老人要給孩子“睡頭型”,就跟他講道理

下期想看什麼?

留個言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