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孩子的心思你別猜(五):不打罵,講道理,不如試試暗示和鼓勵

暗示與鼓勵的力量:教育孩子不僅僅是說理

很多的父母現在教育孩子主推的都是講道理的方法,因為打罵已經不再是教育學者所推崇的,所以很多父母都會採用講道理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知書達理,成為一個懂大道理的人。

但是除了講道理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教育方式呢?有,當然有。除了跟孩子講道理意外,父母們還可以採用暗示和鼓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孩子的心思你別猜(五):不打罵,講道理,不如試試暗示和鼓勵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他們的教育效果就越大。"這說的就是暗示和鼓勵對於教育孩子的力量。

孩子的心思你別猜(五):不打罵,講道理,不如試試暗示和鼓勵

暗示與鼓勵的教育方式

我在網上不經意間看到過一個爸爸教育孩子的方法。兒子一般比較頑皮,靜不下來,打罵也不行,不過後來爸爸想到了一種不用打罵,還能跟孩子之間產生一種默契的方式。

當家裡來了客人的時候,兒子瓜瓜高興的忘乎所以,發起了"人來瘋"。上躥下跳,一會尖叫,一會狂笑,爸爸給他遞了眼神,他也沒有看到。

爸爸很生氣,於是爸爸一直盯著瓜瓜並皺起了眉頭,瓜瓜看到了之後,立馬降低的音量,老老實實的坐在了沙發上。

還有,瓜瓜上學之後,父母要求瓜瓜學會疊被子,但是瓜瓜卻從來都不疊,媽媽跟他講道理她也不聽。後來媽媽學會了一招,在當著瓜瓜的面跟瓜瓜的爸爸聊天,告訴瓜瓜的爸爸:"鄰居家的浩浩現在都是自己疊被子,真的好懂事。"

後來瓜瓜就自己學著疊被子,也獲得了父母的鼓勵,從此不僅是疊被子,瓜瓜放了學之後還會幫著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所以教育孩子除了講道理之外,暗示和鼓勵也挺不錯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那麼暗示和鼓勵對於教育孩子具有什麼養的好處呢?

孩子的心思你別猜(五):不打罵,講道理,不如試試暗示和鼓勵

1.用迂迴的暗示的方式表達父母內心的想法,而且還可以避免衝突

採用暗示的教育方式可以不用語言直接表述,避免言語上與孩子之間的衝突,也避免加深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當需要表揚或者批評的時候,用講故事、打比喻、作比較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巧妙地表達出來,可以讓孩子心領神會,在一種柔和的氣氛中接受教育。

有時候父母可能不好意思語言表達愛的時候,可以親一親孩子表達自己對他的愛,當孩子表現好了的時候,可以抱一抱孩子,表達一下對孩子的讚許。

這種不需要直白表達的表達方式反而更容易拉近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孩子的心思你別猜(五):不打罵,講道理,不如試試暗示和鼓勵

2.用鼓勵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

很多的父母應該都聽過鼓勵的方式教育孩子,也都會很贊同這種的教育方式。就連影視明星分享出來的育兒經驗裡都會有這種教育方式。

就像演員杜江教育自己的兒子,小孩子害怕的時候會想到找爸爸、媽媽,尋求爸爸媽媽的幫助,這個時候杜江會先安撫兒子的情緒,等待兒子情緒穩定下來之後,鼓勵兒子繼續去做。

這個時候冷靜下來的嗯哼聽到了爸爸的鼓勵,會更有勇氣去克服種種困難。所以,鼓勵教育法不僅僅可以讓孩子信心大增,還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克服困難的勇氣。

同時,在父母鼓勵孩子的時候,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那種關係會變得更加的微妙。

在父母鼓勵孩子越來越堅強的時候,他們的內心裡也會被孩子的堅強的做法所感染,能讓父母自己從內而外發生質的變化。

這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成就的一種教育方法。

孩子的心思你別猜(五):不打罵,講道理,不如試試暗示和鼓勵

所以,很多父母們想要更好的教育孩子,可以將暗示和鼓勵的方法結合起來,暗示可以讓孩子和父母之間變得有一種幽默,鼓勵可以讓孩子和父母共同的成長。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把暗示和鼓勵結合在一塊使用,其效果肯定特別的好。

如果您有什麼想法或意見,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