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学习的至上价值

余世存:学习的至上价值

学习的至上价值

这样一说,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孔子平时谆谆教导弟子,倡导的价值可谓多矣。提倡仁,提倡孝,提倡礼,提倡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但大家在一起讨论时,发现老师是学习的好榜样,学习才是老师至上的价值。老师生前就开始被人封圣,但老师说了: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子入太庙,每事问。故老师虽少也贱,却多能鄙事。在老师眼里,没有比学习更好的生活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老师的学习精神值得大书特书,他自己总结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他学习的志向从少年起开始,再未中断,贯穿了一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他的学习意志强大,“朝闻道,夕死可矣。”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到晚年还在学习,“老而好易,韦编三绝”,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老师的学习方法也很值得今人学习。他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跟我们一般人的态度不同,我们崇拜权威、名人不假,但对时人、周围的人,我们多半是瞧不大起的。网络上数年不息的“口水战”,大家相互揭底、执拗地证明自己正确的戾气,一些才子、学者动辄狂言自己在学问、观点上“独孤求败”……即说明我们的学习跟孔子的学习有某种本质的不同。孔子还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学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教学相长,他不止是自己学习了,他还要去教导别人。这也跟我们今人不同,我们是不愿费心教育别人的。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们经常说别人脑残,“竖子不可教也。”但孔子却说,“有教无类。”

可以说,古往今来最简单的学习,在我们这里跟在孔子那里都有绝大的不同。因此,读《论语》,读孔子,恐怕也需要从这最简单的地方入手,看看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孔子为我们做出了极好的示范。

孔子谈论学习的名言有几十条,都可圈可点。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因此,孔子虽然是时人眼里的“丧家狗”,是失意者,非成功人士,但他的人生幸福非寻常人可以理解,随时随地的学习足以使之充实幸福了。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他的自画像就是,“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说到学习,当代人的感受可能更深。技术的推动使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手机这一移动网络上,网络随时向我们传递朋友圈、微博、论坛上的新闻、信息、文献……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吸收新知,但似乎我们离孔子说的“知者不惑”更远了。

因此,读孔子还要从孔子那里学习如何学习,如何把学习跟人生相结合。如当代价值哲学表述的,如何把学习当作人生至上的价值。这一点,孔子也做得相当好。他自承“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他不仅向老子、苌弘、师襄等前辈学习过,他也从弟子颜回、子路、子贡那里学习过……黄万盛教授曾总结,除了书本知识,我们还要向前辈学习,以建立我们的学术谱系;向同龄人学习,以建立属于这个时代的交叠共识和历史记忆;向年轻的人学习,以使我们具有未来的方向,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的精神力量。从孔子那里,我们可以学习到人生通过学习抵达完善、快乐和幸福!

选自余世存《微观国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余世存:学习的至上价值

老子:闲散地生活,才能收获。

孔子:把学习跟人生相结合,学习是人生至上的价值。

庄子:人生之中总有些问题是不可能解决而只能取消的。

墨子:做一个普通人,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易经》:读易经,是对我们自身感觉心智的锻炼。

《礼记》:人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宝藏;人要修行,实践;人要逍遥游于社会自然中,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面对这些每个人不可不解的生命课题,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时间的打磨和生命的沉淀。

那些自发的、灵动的、美好的东西,不应该从现代人的生命里消失。

扫上方二维码即为京东购书页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