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阜阳人笔下的阜阳美食,这些才是正宗的老阜阳美食

阜阳历史悠久,人多嘴刁吃货多,小吃自然丰富多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球上五谷杂粮,家禽家畜是一样的,各地方人的口味不同,差异很大,做出来的吃食花样繁多,调出来的味道五花八门。那些当地人好吃的,流传下来的,别的地方没有的,就是地方小吃了。有名的城市必定有名小吃,小吃有名了,相应就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

老阜阳人笔下的阜阳美食,这些才是正宗的老阜阳美食

阜阳小吃先从小的说起,面蚕豆,吃过吗?面蚕豆也是提篮小卖,挎个小竹篮沿街吆喝。面蚕豆从里到外真叫个面,薄薄的蚕豆皮托着将近糊状的豆瓣,毛巾罩着,散发出清香,大家都爱吃,含在嘴里就化,唇齿留香,更适合老人小孩的胃口。掏出二分钱,给你舀两勺面蚕豆,用荷叶或麻叶包着,别小看了这荷叶、麻叶,用植物叶做包装,比塑料袋、塑料盒,简直是天然绿色环保到极至。舌尖上的中国少了阜阳面蚕豆,就丢掉了一颗金豆子。

老阜阳人笔下的阜阳美食,这些才是正宗的老阜阳美食

捧包面蚕豆回到家中,趁热递到爷爷、奶奶手中,老人就是口中无牙,在嘴里扁扁,也香到心头,那孝意笑意便会溢满整个家庭。是不是现在孝敬老人的德性短缺,面蚕豆也几乎见不到了。小吃最大的特点是让人想着,我几回回想起吃面蚕豆,买不到就自己动手做,捣弄来,捣弄去,别说味道,连那模样都没弄出来。

老阜阳人笔下的阜阳美食,这些才是正宗的老阜阳美食

我还想吃阜阳皮丝,这玩意儿的原料是用阜阳上好的黑猪皮,经过六道工序泡制而成,做起来先用温油浸润,适度发开,再用温水泡,碱水洗,清水漂,然后用老母鸡汤煨透,加佐料,配料,其配料有海参、鸡蛋皮、鹌鹑蛋、黄花菜、青豆子,有汤有水端上来,金丝银蛋味道鲜美,好看好吃。这两年我在大酒店、小饭馆特意去吃皮丝,不是鸡精放得多,就是胡椒味道重,吃不出真味来,把好端端的一道名菜弄假了。超市、菜市场都有卖发过的皮丝,有人说是用洗涤剂漂白的,那更可怕,不知是真是假。

老阜阳人笔下的阜阳美食,这些才是正宗的老阜阳美食

皮丝是小吃,皮丝席和鱼翅席、海参席、鲍鱼席一样,却是有名头的大宴。从前谁家操办红白喜事,阜阳最高的档次就是皮丝席。八碟凉菜,四荤四素,接着皮丝打头,十个热炒,上过八宝饭后,上后四道。其实这后四道就是最后一盆汤,虎皮蛋、白鸡蛋,鱼丸、肉丸、绿豆丸、荠菜丸,高汤里还漂着青菜叶、黑木耳、黄鳝头和鸡蛋皮,丸子上桌,意味着菜已上完了。如果能把后四道单挑出来,开发成街头一种小吃,只要做得地道,很快就可能发点小财。

老阜阳人笔下的阜阳美食,这些才是正宗的老阜阳美食

说起八宝饭,想起一个人物,阜城的遗老,有名的老中医沈子安先生。一次和我在“小有天”吃饭,老先生点了一道菜,很稀奇,菜名“油炒八宝饭”,外焦内糯,香粘甜润。此味只应阜阳有,妙不可言,曾经也算是阜阳小吃,只是比较难做,几十年我也只吃过这一回。

老阜阳人笔下的阜阳美食,这些才是正宗的老阜阳美食

我吃过的阜阳小吃还有丸子汤,馓子汤,丸子是正宗的绿豆丸子,馓子是活条馓子。一碗热汤,一个烧饼,花钱不多,有吃有喝。至于牛肉汤,让淮南市注册了专利,淮南产黄牛吗?养牛大市阜阳的黄牛肉才真是好吃;羊肉汤明明是阜阳的羊肉阜阳的水,自己不自信,挂个“单县羊肉汤”。只剩下丸子汤、馓子汤是咱的了,也没人发扬光大,几近绝迹。小吃是手艺,是绝技,是传统文化,社会面广,牵扯到千家万户,怎么重视也不过分。

老阜阳人笔下的阜阳美食,这些才是正宗的老阜阳美食

“老温面条,大个馄饨”在阜城红火了十几年,其实谁也没有祖传秘方,小吃讲究个实在,用料实在,功夫实在,当然好吃。面条的案上功夫深,和面软硬有度,擀面薄如纸,切面齐整,清汤下面,现擀现下,再撒点葱花滴点香油,一碗阳春面就入口了。现在满街手擀面,当面擀一回试试,五星级酒店的大厨也没几个能擀出那面味。说起大个馄饨,有特色,皮薄而筋,馅多而嫩,椿芽、榨菜少而精,鸡蛋皮细而香。全国有名的沙县小吃,其招牌馄饨相比之下也差点劲。如今有几家馄饨店想摹仿,真材实料不到位,真功夫不到家,还欠点火候。馄饨、面条要能做到大个、老温的水平,那阜阳人的口福又回来了。

老阜阳人笔下的阜阳美食,这些才是正宗的老阜阳美食

麻糊在阜阳小吃中不知能位列老几,但其普遍性肯定是第一。要是从麻叔胡磨成糊糊算起,麻糊可真是有年头了。本人走南闯北,到过许多城市,大都没有麻糊,就是有,也没有阜阳麻糊这么好喝,这么普及,不知申报专利没有。东关小吃街几家麻糊,万里的麻糊有点小名气,人多时,喝麻糊的人自己涮碗往上挤,像抢购一样。麻糊卖到这地步,就很不错了。他上午八点就卖完收摊,回家数票子去了。

老阜阳人笔下的阜阳美食,这些才是正宗的老阜阳美食

也是在东关,一个小巷口,挂出了百年麻糊老店的横幅,应该是阜阳小吃的一个亮点。打出招牌有底气,有承诺,有自信。这家麻糊确实不错,芝麻、花生、豆腐皮、面筋混搭出喷香的麻糊,点上香醋辣油,一碗不过瘾,再来一碗过撑,于是就满足喝客需要,推出了大碗、小碗。百年前是怎么回事,我不知情,但我起码在家喝了二十年的麻糊,二十年味道不变,虽然他们生意兴隆,顾客盈门,我想既然打出了招牌,是不是可以做到更精致一点,芝麻炒得更香点,豆腐皮更细嫩些,面筋撒得更润滑些。技无止境,小吃也如此,口味好一分,名气就会增三分。

老阜阳人笔下的阜阳美食,这些才是正宗的老阜阳美食

我在海南时,春节前儿子总会寄去阜阳特产麻花、麻叶、花生米;椿芽、芥菜、牛犍糊,老伴做好了粉鸡汤,面鱼茶,请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啜一顿阜阳小吃,众口一词:美味!好吃!我有时候发懵,阜阳小吃这么多,这么好,名声咋不响呢?是不是阜阳人喝麻糊,做事就马虎了。其实阜阳人很精明,有的精明过头,就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弄邪乎了,比如大卷子馍。

老阜阳人笔下的阜阳美食,这些才是正宗的老阜阳美食

这名称多好,首先告之是馍,再告之是卷揉出来的,筋道,个头大,叫起来贴切、朴实、形象、明白,所以流传了上千年。不知道哪个精明之徒,可能也是好事之徒,纂改为枕头馍,众人跟着起哄。请问:这世界上枕头有卷枕吗?你不觉得一提到枕头,就能感觉到脑油的滋腻味吗?有的地方的馕圆圆得像屁股,那里的人没有阜阳人精明,没叫屁股馍。

阜阳没有小吃办,也没有小吃协会,阜阳小吃游兵散勇,各自为战,所以可以说三道四,胡编乱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