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通鉴|两个儒学爱好者的生死搏杀之窦婴、田蚡的短暂蜜月

衣赐履按:按照《通鉴》的顺序,我们应该读到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关于汉武帝为什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以及为什么诸多朝中高官支持这一决策,我们将作个讨论。但讨论过程中,势必需要有适当的例子加以佐证,我感觉魏其侯窦婴、武帝的娘舅武安侯田蚡,以及后来的宰相公孙弘等人可以作为很好的例证。公孙弘时间较晚,而窦婴、田蚡都是推兴儒术的中坚力量,因此决定先把这两个人物讲过之后,再讲董仲舒,以及儒术的兴起。

魏其侯窦婴,是窦太后的堂侄儿。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宰相,后来因病免职。景帝继位后,任他为詹事(皇后宫总管)。

前面我们讲过梁王刘武的事(详见拙文《窦太后亲手端给小儿子刘武一碗毒药》),刘武是景帝刘启的弟弟,他俩都是窦太后的儿子。有一次刘武入朝,刘启请老弟喝酒,喝到酣处,刘启很随意地说,我死之后,你来当皇帝。窦太后在旁听了,心里乐开了花。窦婴恰巧在旁边伺候,端了一杯酒献给刘启,说,天下是高祖打下来的,帝位父子相传,这是大汉朝的制度,皇上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

此话一出,刘武心里凉了半截,窦太后气得火冒三丈,对这个堂侄儿十分憎恨。窦婴心里其实跟明镜儿一样,再加上,他也嫌詹事的官职太小,干脆借口生病辞职。窦太后顺水推舟,直接让人把窦婴从进出宫门的名籍中删掉,不准他再进宫朝见。

酱香通鉴|两个儒学爱好者的生死搏杀之窦婴、田蚡的短暂蜜月

【窦婴自视甚高啊】

衣赐履说:窦婴这个行为,其实是冒了险的。他是窦太后的侄子,平时还在一旁伺候,对窦太后的心意,应该十分了解。但当刘启说要把帝位传给弟弟刘武时,窦婴立即站出来反对,我感觉他看准了刘启绝不会那么做,才会冒险赌上一把,虽然可能一时得罪了窦太后和刘武,但从长远看,只要刘启的儿子即位,不管哪个儿子当了皇帝,重用他窦婴,都是迟早的事。

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反叛,刘启考察皇族成员和窦姓诸人,认为最贤能的还是窦婴,于是召他入宫,任命为大将军,赏赐黄金千斤。此时,袁盎、栾布等人都退职闲居在家,窦婴就向刘启推荐起用他们。刘启赏赐的黄金,全部放在办公室过道里,手下军官谁需要,任由他们酌量取用。平乱期间,太尉周亚夫领兵与吴、楚联军决战,窦婴坐镇荥阳,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刘启封窦婴为魏其(读如鸡)侯。此后,刘启每次在朝堂上讨论军政大事,列侯都不敢与周亚夫、窦婴平起平坐。各种各样的游士宾客,乌央乌央争着归附窦婴。

前153年,刘启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窦婴任太子太傅。前150年,刘启要废掉太子(详见拙文《太后是怎样炼成的之三:二婚头王太后》),窦婴多次争辩,没用,干脆称病隐居,找了个山沟沟住了好几个月。他门下一众宾客前来劝说,没人能把他劝回京城。宾客中有个梁国人高遂,对窦婴说,能使您富贵的是皇上,能亲宠您的是太后。您是太子太傅,太子被废黜而不能力争,力争又不能成功,不能成功又不殉职。您称病引退,却左拥右抱,好不快活,你这是摆明了要打皇上的脸,让天下人都知道皇上有过失啊。假如皇上和太后想收拾您,那您的妻子儿女一个都别想活了。

这几句话,把窦婴说得冷汗涔涔,跳起来飞奔长安,朝见刘启,一如过去。

前147年,九月,刘启免除周亚夫宰相职务,任命御史大夫(最高监察长)刘舍为宰相。前143年,七月,刘舍被免去宰相职务,窦太后多次推荐魏其侯当丞相(当初,窦婴反对刘启传位给刘武,窦太后很恼火,现在,刘武已死,窦家恐怕人才不盛,窦太后力挺窦婴,以维护窦氏家族的富贵)。刘启说,老娘,你以为我舍不得宰相这个位子给窦婴吗?不是诶。窦婴这个人,时常沾沾自喜,为人轻浮,不够持重,做事经常由着性子来,难以出任宰相。

于是,刘启任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衣赐履说:刘启一代明君,不是白给的,眼睛毒,看人看到骨头里,他在位时,再没有重用窦婴。且刘启基本不受后宫影响,不管是老娘窦太后还是老婆王皇后,在用人这种大事上,谁也左右不了他。与窦婴比起来,王皇后的弟弟田蚡就是个超级大人渣,刘启朝没有见用,他一死,田蚡立即权倾朝野。

武安侯田蚡(读如坟),是王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陕西咸阳附近)。窦婴已经当了大将军之后,正当显赫的时候,田蚡还是个郎官,级别差了十万八千里。那时,田蚡经常去窦婴家中,陪侍宴饮,跪拜起立像窦婴的子孙辈一样。到了刘启执政的后期,借了老姐的力量,田蚡逐渐显贵,做了太中大夫(中级国务官)。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老姐王皇后认为这个弟弟那是相当有才。

酱香通鉴|两个儒学爱好者的生死搏杀之窦婴、田蚡的短暂蜜月

【赤足金的渣子啊】

前141年,正月,刘启逝世,太子刘彻登基,年十六岁。王皇后变成了王太后,临朝主政,在一系列镇压、安抚行动中,常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本年三月,田蚡和他的弟弟田胜,分别封为武安侯和周阳侯。

田蚡想当宰相,所以对他的宾客非常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出来做官,让他们显贵,想以此来压倒窦婴等将相的势力。前140年,六月,宰相卫绾因病免职,武帝刘彻打算重新任命宰相和太尉。门客籍福对田蚡说,窦婴显贵已久,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归附他。现在您刚刚发迹,还不能和他较劲,哪怕皇上任命您做宰相,也一定要让给窦婴。窦婴当宰相,您一定会当太尉。太尉和宰相的尊贵地位是相等的,您还有让相位给贤者的好名声。

田蚡就找他老姐王太后,让她给刘彻吹吹风(吹个茄子的风,本来就是她说了算),于是,刘彻任命窦婴为宰相,田蚡为太尉。籍福去向窦婴道贺,提醒说,您的个性很鲜明,喜欢良善而憎恨奸邪,如今,良善之辈称赞您,所以您当了宰相;然而您憎恨奸邪,奸邪之徒比比皆是,他们会不断毁谤您。如果您能同时接纳包容良善、奸邪,宰相的位子您想坐多久就坐多久;但如果您眼里揉不得沙子,恐怕屁股还没坐热,就会被万千毁谤轰得体无完肤。

窦婴一哂而过。

衣赐履说:据说,这个籍福以前是窦婴的门客,后来投奔了田蚡,估计窦婴对他的人品就有看法,岂能听他的话?然,籍福的话,不是那种面儿上冠冕堂皇的话,而是倾注了我们所谓的“生存智慧”的东西,属于非私密不能说的那种,窦婴不听,自成悲剧。我中华民族如果人人都奉行这么一种至理,真是让人觉得骨子里头发凉啊。

酱香通鉴|两个儒学爱好者的生死搏杀之窦婴、田蚡的短暂蜜月

【宰相、太尉都是儒学爱好者】

刘彻喜好儒术,窦婴、田蚡也好此道,俩人共同推荐代郡(河北省蔚县)人赵绾当御史大夫(最高监察长),兰陵(山东省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人王臧担任郎中令(宫廷禁卫官司令)。把赵绾和王臧的老师鲁国人申公接到长安,准备设立明堂,命令列侯们回各自封国,废除关禁,按照礼法来规定吉凶的服饰和制度,以此来表明太平的气象。检查整顿窦氏家族和皇族成员,发现品德不好、不能洁身自好的,一律削除族籍。当时,外戚中的列侯,多娶公主为妻,哪个也不想回封国去,一时间怨声载道,每天都有人到窦太后耳根边念叨窦婴等人。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而窦婴、田蚡、赵绾、王臧等人则极力推崇儒家学说,贬低道家的学说,因此窦太后越发不喜欢窦婴等人。

酱香通鉴|两个儒学爱好者的生死搏杀之窦婴、田蚡的短暂蜜月

【老娘还没死呢,你们就想造反?!】

前139年,赵绾对刘彻说,皇上应该自己拿主意,不要什么事儿都告诉给太后(仅此一句,即可知,窦太后插手朝政有多深,赵绾这话,可是要掉脑袋的)。果然,立即有人飞报窦太后,老太太大怒,下令调查赵绾、王臧,交付审判。赵绾、王臧自杀。同时,解除了窦婴和田蚡的职务。

衣赐履说:估计赵绾是对窦太后忍无可忍,才会说出如此要命的话来。彼时,有个通例,一旦进入司法,一定能查出毛病来,前面讲过周勃入狱,能够平安放出来,那是用几万两金子买了条命出来。赵、王二人,选择自杀是对的,保了族人的平安,否则,查下去,掘地三尺,必被诛族。

窦婴、田蚡闲居家中。然而,田蚡虽无职务,但他是皇太后的亲弟弟,很受刘彻亲信,提出的建议,也多被刘彻采纳,虽无权,但势在。各种势利小人马屁精,纷纷离开窦婴,归附到田蚡门下,窦婴日渐落寞,田蚡益加骄横。

窦、田二人不长的蜜月期,宣告结束。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