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

因为总体来说,对于犯了死罪的人,被皇帝赐死,属于皇帝干预司法,法外开恩的行为。尽管有时候被赐死之人并不想死。相比之下,被皇帝下诏投入监狱,然后严刑拷打,最后判死刑,在公共地点示众行刑。被斩首,腰斩,甚至陵迟。以这样的方式,犯人所受的凌辱与痛苦,要远大于被皇帝赐死。

为什么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


首先,就赐死对象来说,普通百姓,一般是没有资格被皇帝赐死的。因为皇帝不会过问,或者干预普通司法审判。举个例子,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当丞相时,想收拾和他有恩怨的灌夫。灌夫当时已经没有官职,闲居在长安。田蚡向皇上说灌夫老家在颍川,十分横行,百姓都受其苦。请求皇上查办。皇上说:“这是丞相的职责,何必请示! 能被皇帝亲自过问案情的,一般都是王公贵族高官亲信之属。就像需要皇帝下诏,才能逮捕收压两千石高官的诏狱,即是一例。

为什么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


赐死制度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的产物,君主把赐死作为树立绝对权威、巩固政权、震慑和约束臣子的工具。

为什么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


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赐死,这是要看对象的。赐死针对的是身份特殊的人,如:贵族、大臣、奴婢或嫔妃等。

古代的皇帝在臣子眼里就是天、是地、是至高无上的一切。臣子们对皇帝有一种深深的愚忠情结,从而产生了敬仰崇拜、盲目顺从的心理,认为能够为实现帝王的意志而去死,是天经地义的。

为什么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


实际上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也是如此,曾有人街头采访过,假如你是被赐死的大臣,你临死前会怎么做,有人表示即使必死,那死之前也要叫皇帝臭骂一顿,肯定有不少人都是这样的心理,其实如果真的在那种历史环境中,借一百个胆子,也没人敢骂。其实说白了这个问题也非常的好解释,大臣即使心里面把皇帝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嘴上也得笑着感谢,因为他怕株连到自己的家人,往往一句谢恩,皇帝便只杀他一个人。

为什么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


大臣一般不会无故被赐死的,有的大臣犯了死罪,按照正常程序是要收监,时候到了当众砍头的,可是皇帝却给他直接赐死了,这就是皇帝对他的一种宽容,这样他便不需要让刑部折磨,也不会连累家人,更不会在刑场上丢尽颜面,他会非常体面的死去,某种程度上说,能被赐死的大臣都是一种荣耀,因为皇帝赐死不是国法,而是家法。

为什么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


从结果上看,赐死和死刑是一回事,都是结束受刑者的生命,但执行的过程有差别。一般是皇帝派使者带着毒药或者帛带去见被赐死的大臣,让他自己服药或者自缢。有时候,是让罪臣自己选择死法。所以,从形式上看,被赐死的大臣其实是自杀,只不过是被皇帝下令自杀的。

为什么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


比起被捆绑起来、押赴刑场,当众斩杀,赐死要仁慈一些,体面一些,死亡的地点一般是在家中或者狱中,不是公开执行。

从刑罚的角度看,赐死要比斩刑轻一些,比谴戍重一些。被赐死的大臣和皇帝之间,还不是深恶痛绝的关系,所以刘祎之在死前会写一份谢表。

谁都不愿意死,这时候的感谢,并不是真心的,有许多现实的或者名誉上的考虑,各人的情况都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