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不存在的!夏天這樣做,讓你精神百倍!

春困秋乏夏打盹?不存在的!夏天這樣做,讓你精神百倍!

夏天,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睏乏,最近不少朋友都找我訴苦,說夏天怎麼也打不起精神來。其中一位朋友,情況比較典型:總感覺夏天即使很早的睡覺,起床之後還是沒精神。而且在公司吃完中午飯,他還抓緊時間休息,但是到了下午下午也還是沒有精神。似乎到了夏天就打了蔫兒......

其實這個症狀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我開導了開導他,然後給他 詳細的講了講原因。

首先我們從中醫的角度講一講這夏打盹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先看看夏季的季節特點。《黃帝內經》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這是說夏天的三個月,指的是從立夏開始,到立秋之日止,期間共有六個節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蕃秀是茂盛而華美的意思,夏三月,此謂蕃秀的意思是說,夏季三月,是自然界萬物生長最茂盛、最華美的季節。

夏天這個季節,陽氣是向下輻射的,而大地,也是熱的,地熱向上蒸騰,這個時候天地之氣交會,兩股熱勢力湊在了一起,所以我們覺得,吹過來的風,都是熱浪一樣。而天氣和地氣交會,陰陽之氣交會,就會產生暑溼。因此,夏天是有比較大的溼氣的。夏季溼氣重從南方梅雨季節,北方夏天返潮現象,都可以直觀的感覺到夏天的溼氣重。

那麼我們的身體誰是負責應對這溼氣的?這就是脾。脾主運化水溼,脾喜燥惡溼,脾的屬性是喜歡乾燥,厭惡潮溼的。夏季溼氣大,脾就不高興了。所以夏季最易傷脾。而“夏屬火,其性熱,通於心,主長養,暑邪當令”夏季屬火,是炎熱的,這點和心是相通的,因為心在五行中也屬火,而且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由於夏天的炎熱汗液大量排洩,這就會容易損傷心,還可能會導致心陰虛,這樣更容易受到暑熱的侵犯。那麼,我們夏天犯困打盹的源頭也找到了,心主神志,心是主要負責神志的,由於心陰受損就會導致心緒煩燥,睡眠不好,自然就會感覺迷迷糊糊。再加上夏天因為溼氣的原因傷脾,脾溼最大的特點就是會讓人體感覺睏乏,睡的不好,再感覺睏乏,自然也就經常打盹了。夏打盹就由此產生了。

春困秋乏夏打盹?不存在的!夏天這樣做,讓你精神百倍!

總結了原因,我們也就知道了該做什麼。那就是養心,健脾。具體應該怎麼做呢,名興見象給各位幾個小方法,大家不妨一試。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夏練的目的是以健脾養心、益氣生津為主,鍛鍊的方式則是以靜為主,以動為輔,動靜結合。

兩儀養生法調理方案動作篇

養心體操:1.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深吸一口氣後,屈膝緩慢下蹲;腿腳以及腰腹不靈活者,不要下蹲太深。下蹲過程同時,兩臂前平舉,掌心向下,慢慢呼氣。兩腿慢慢站直,上體起立;同時慢慢吸氣,兩臂向上稍抬起。做一蹲一起的升降呼吸運動連續4次後還原。休息1~2分鐘,再做4次。

2.兩腳併攏,身體直立,兩拳抱於腰間,掌心朝上。左腳向前上步,屈膝呈左弓步;同時,兩臂前伸,與肩齊平,掌心向上。身體重心前移至左腳,右腳上步與左腳併攏,並步直立,同時兩掌心邊翻邊向下、向外、向後劃弧至兩腰側時抱掌,掌心仍朝上。右腳上步屈膝呈右弓步,與左弓步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重複做8~10次。

春困秋乏夏打盹?不存在的!夏天這樣做,讓你精神百倍!
春困秋乏夏打盹?不存在的!夏天這樣做,讓你精神百倍!

健脾體操:1. 屈腿運動:仰臥位,兩腿同時屈膝提起,使大腿貼腹,然後還原,重複10次;

2. 舉腿運動:仰臥位,兩腿同時舉起(膝關節保持伸直),然後緩慢放下,重複10次;

3. 踏車運動:仰臥位,輪流屈伸兩腿,模仿踏自行車動作,快而靈活,屈伸範圍儘量大,每次30秒。關於夏季的運動,名興見象提醒大家,儘量避免劇烈運動,尤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應儘量避免劇烈運動,以防過度激情產生悲劇。

夏季保健的一些小技巧獻給大家說到這裡,隨後下一篇文章裡,名興見象將會給大家送上幾個美食,也是和夏季保健有關的,希望大家不要錯過哦。

◎源遠流長的中醫文化,其實已經融入了每個人的生活中。我們平時去玩 兒的一些小遊戲,去做的一些小運動,乃至令我們大快朵頤的一道道美食,都滲透著中醫文化。名興見象願透過平臺,帶您尋找中醫之美。通過對時事的中醫解讀,令您感悟近在身邊的中醫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