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看的东莞实力,粤港澳大湾区11市可持续发展力排名高居榜首

东莞是珠三角的领跑者,也是珠三角经济起伏的证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咽喉通道的东莞,既可承接广深产业溢出,亦有自己的独立产业。

东莞作为新一线城市,其发展也正赶上了粤港澳大湾区这个“超级引擎”的东风。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由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东莞等11城组成的经济群,以1.4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超越美国的旧金山湾区,被正式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7月2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在中山大学召开成果发布会,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报告(2018)》、《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港澳青年内地创业》)。

可持续发展力东莞居第一

《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实践经验和理论文献,结合大湾区建设规划方向,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个维度,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大湾区11个城市相关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排行榜,研究大湾区未来方向和面临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大湾区发展的优先次序及其政策建议。

不可小看的东莞实力,粤港澳大湾区11市可持续发展力排名高居榜首

报告运用复合系统,将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视为一个系统,考虑系统内部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动态影响,以2005年为基期,定量计算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6—2015年可持续力。

研究者按照空间分布对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可持续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者发现,对于珠三角9个城市来说,资源环境的变动是造成地区可持续力变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创建生态文明城市能够显著改善珠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可持续力的对比分析可知,东莞以高居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分别为中山、江门。

新港澳青年内地创业有四高

《港澳青年内地创业:企业案例·创业者故事·政府政策》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创业者的访谈调研,呈现出港澳青年内地创业的企业案例和创业者故事,同时通过对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港澳政府和不同地市对港澳青年创业的比较分析,来展现出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发展的机遇、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报告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机遇下的22个企业案例、22个创业故事和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18项政府职能创新。

不可小看的东莞实力,粤港澳大湾区11市可持续发展力排名高居榜首

调研发现,与传统港澳企业家相比,当代创业的港澳青年企业家具有四高特征:高学历;从事产业具有高科技含量;位于价值链高端;提供的产品服务具有高附加值。

创业模式从“输入”变为“输出”,原本港澳向内地输入技术、自己、商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等经验的模式,已经逐步转向由内地向港澳输出的经验模式。这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中表现得尤其突出,特别以移动支付、网红经济为典型代表。

港澳青年创业心态也从“俯视”到“平视”乃至“仰视”。研究报告表示,改革开放初期,部分港澳商人到内地创业时,不可避免带有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投资的优越者“俯视” 心态,许多港澳青年在接受访谈时也承认了这点,而且认为目前有一些对内地缺乏了解的港澳人士依然习惯如此看待内地;

随着对内地有更加清楚和客观的了解认识后,当代港澳青年开始逐步客观地看待内地的一切,甚至对内地在高科技、互联网经济、高铁建设等方面逐步产生钦佩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