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滅亡之後,中華文明的六大倒退,成爲近代中國發展落後的源頭

中國的近代史可以說是恥辱的歷史,被迫打開國門接受的近代化的過程實在讓人心痛。然而我們探本朔源的來看,明明曾經是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的中國,為何會走到飽受欺凌的地步?這其實可以歸咎於宋滅亡之後出現的六大文明倒退。

宋朝滅亡之後,中華文明的六大倒退,成為近代中國發展落後的源頭

要知道,早在宋朝時期,我國就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原本一直走在發展前端的中國其實是當時世界上最有可能早早進行近代化轉型的國家,然而這種萌芽卻在南宋滅亡後被徹底扼殺,甚至出現了歷史的倒退。

一、“宵禁”的再現

其實在宋朝之前,“宵禁”是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但是宋朝商品經濟大發展,帶來了思想的開放和文化的繁榮,“宵禁”制度解除,夜市逐漸興起,促進了城市的進一步繁榮。而元朝則恢復了“宵禁”制度,不允許居民夜間出行、宴會、點燈,甚至安排了專人巡視。

二、“海禁”的推行

雖然乾隆時期的閉關鎖國後果嚴重,但是“海禁”的設定還是起源於元朝。在元不足百年的統治期內,就曾經四次加設“海禁”,禁止百姓出海貿易,而所有的海外貿易都被官府壟斷。這和宋朝大力支持和保護百姓進行海外貿易形成了鮮明對比。

宋朝滅亡之後,中華文明的六大倒退,成為近代中國發展落後的源頭

三、“家產製”的迴歸

原本“天下為公”的政治覺悟早在宋朝時期就已經具備了,天下並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來自草原的蒙古人顯然不具備這種覺悟,他們的意識仍然停留在所征服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財物都是自己的私有物品的層面。

四、“家臣制”的復興

在宋朝時的君臣關係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公共性的關係。臣子並不是皇帝的奴隸,二者之間是一種互相合作共同治理國家的關係。而元朝的君臣關係則變成了主人和奴隸的關係,臣子更像是皇帝的家奴。

宋朝滅亡之後,中華文明的六大倒退,成為近代中國發展落後的源頭

五、“驅口制”的設定

因為奴隸制到封建制的轉變,發展宋朝的時候已經基本廢除了奴隸制。然而這群從草原而來的蒙古人卻又引入了“驅口”的制度,這個“驅口”簡單的說就是供人驅使的人口,可以說這一制度讓幾乎要消失的奴隸制死灰復燃,是一種無需質疑的倒退。

六、政治體系的粗鄙化

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並沒有承襲宋朝的政治制度,而是極大的破壞了原本完備的體系。他們取消了大理寺,司法考試,幾乎完全改變了司法體制,使得整個政權都變得簡陋起來。這樣的政治背景根本不能支撐經濟變革和社會組織的轉變。

宋朝滅亡之後,中華文明的六大倒退,成為近代中國發展落後的源頭

​可以看到,元朝的統治從還處於一個比較粗蠻的階段,甚至還破壞了許多在宋朝已經形成的近代化轉變的趨勢。這些靠著鐵蹄打下江山的人並不知道,這片土地上原本的人是有多麼的智慧和優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