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百废待兴,毛泽东曾两度请这晚清进士出山,他到底厉害在哪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两座机构被称为近代文化的双子星,一个是著名的北京大学,一个是商务印书馆。虽然名气不如北京大学响亮,可是在近代出版业历史上,商务印书馆却是最悠久的出版机构,每个人小时候用的工具书《新华字典》就是出自该机构。而商务印书馆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此人就是张元济。

建国初百废待兴,毛泽东曾两度请这晚清进士出山,他到底厉害在哪

张元济出生于1867年,又是书香门第出身。这样的年代,这样的家庭,也就决定了张元济必然要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而历史上张元济的仕途也颇为显达。

25岁考中进士后,张元济在翰林院做过庶吉士,也在总理事务衙门做过章京;后来又在南洋公学做过校长,这样的人生简直就是中西合璧,让人羡慕还来不及,怎么就会和商务印书馆扯上关系了呢?说起来,这就是张元济让人敬佩的地方了。

从小被经史子集传统文化熏陶,张元济并不像同时期的众多文官那样迂腐,也并不看重个人名利地位。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张元济也积极献言献策,被光绪帝破格召见。当时的翰林院里还有几个人后来很有名气,一个是张謇,一个是蔡元培。

维新变法失败后,张謇去创办实业,蔡元培回老家教书了,原本张元济身陷囹圄,幸好李鸿章出手相救这才来到了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后来还当了南洋公学的校长。

建国初百废待兴,毛泽东曾两度请这晚清进士出山,他到底厉害在哪

做校长是办教育,做出版印刷是做生意,有些人可能以为张元济这是下海经商,没有稳赚不赔的把握肯定不会去干的,这话可就大错特错了。

商务印书馆虽然后来名声很大,在出版业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可是张元济刚刚加入的时候,简直就是一穷二白。那时候其创始人夏瑞芳正在四处拉生意,所谓的印书馆也不过是手工作坊式的印刷工场。为何张元济会抛弃显赫的地位名望去印刷卖书呢?在给盛宣怀的信中,张元济是这么说的:

中国四万万人口,只有四十万人受过教育,受过教育的人也就是学过几句八股文,对于应该知道的知识几乎都没有学到。

在科举制度废除后,各地新学兴起,张元济认为教科书的影响关系到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改变,就费尽心血编了一套国文教科书。1904年出版后被全国各地的学堂广泛采用。在晚清时候的发行总量占到了全国的4/5,曾翻印过30几次,印刷总量达到一亿册,成为那个时代教科书的范本。

建国初百废待兴,毛泽东曾两度请这晚清进士出山,他到底厉害在哪

因为张元济的加盟,商务印书馆一步步做大做强,后来还影印出版了大量古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后来抗战爆发后,张元济的心血被日军轰炸所毁,面对日军的诱降,他宁愿卖字为生也坚守气节。

这样一位出版家、教育家和爱国实业家,毛主席对张元济也是非常敬佩和器重。1949年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后,1952年上海筹建文史馆,中央决定请张元济出任馆长。毛主席两次表示,上海文史馆首任馆长非张元济莫属,后来老先生在1959年病逝。由他一手发扬壮大的商务印书馆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