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湖北菜那股咸鲜味儿

最爱湖北菜那股咸鲜味儿

全国各大省区,我算是几乎走过。严格来说,我不是一个很挑食的人,从无忌口,给我什么都能吃下,绝没有过因为饮食不习惯而饿肚子的经历。但话说回来,牛也不能往死里吹,也不是到哪个地方,人家推荐的当地风味美食,我也能够尽情享受。有些东西,我可以吃,但吃不出美在哪里,不是每一道都能会心欣赏。吃人嘴软,出于礼貌,吃了后我会对招待的人说几句好话,但不至于盛情讴歌。

盘算过自己吃过的各省佳肴,湖北菜算是我吃得最为畅快的了。我一直在想,湖北算是处于中国胡焕庸线(东北瑷珲到西南腾冲一线,此线以东,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西则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间点,勾通南北的地方,在饮食上是否也把南北来了个划分呢?以炖汤为例,湖北以南都讲究汤要鲜,以北就要讲究香了。本来产自南方的八角(大料)、桂皮这些普遍使用的香料,南方往往只拿来做卤菜,北方人则是用在很多烹饪手段上,炖个汤是少不得这东西的,很多炒菜也可以看到影子,这些香料的主要市场也是北方。就我个人口味来说,湖北以南,上什么菜我都可以吃得很痛快,但进了河南甚至再往北,虽然能吃但也没那么大胃口了,尤其是直接大鱼大肉的上,闻着虽觉得香,但奈何肚量有限。说实在话,在有些地方,住了几天,我是会像刚入伍的新兵,想拉朋友找个吃得惯的地方会个餐的。

唯独到了湖北,我可以毫无顾忌地吃,口味虽然也有差别,但能找到深处的联系。其实,湖北省地盘不小,山珍河鲜均极丰富,各个方向的菜也是口味差异很大的。鄂西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口味甚重,饮食风格和川渝等地有得一比。顺江而东,逐渐清淡下来,越来越突出对鲜味的要求。鄂北跟河南交界的地方,有些菜也受北方影响了。但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整个湖北的菜,我都可以接受。湖北美食太多,我能吃到的绝对是少数,但不管到了湖北哪个地方,所点的菜几乎都是让我大流口水的。所以,以湖北为中心,往西是川渝黔,天天吃辣我也顶不住;往东的安徽、江西的菜,口味其实跟湖北也没差太多,可以承受。再往东,江、浙、沪一带,那种吃甜味吃得近乎不要脸的劲头,我绝不接受。事实上,华东美食荟萃,天下名菜多出于此,但我就是受不了,尤其是无锡菜。到了这些地方,我就像以前出国的人一样,想办法带点方便面。

我自己觉得,湖北菜对我的吸引力,落在两个字上,咸和鲜。我本人整个口味追求的咸鲜酸辣,川湘菜式火遍全国,连华东那些原来见到辣椒都被吓晕的地方,现在都是无辣不欢了。我自幼就吃辣椒,在潮流面前当然落不了伍。何况,如今吃辣椒,不是因为辣椒有多好吃,而是辣椒提振胃口的作用太大了,求的是刺激。至于酸味,西南地区的人,可以说有童子功,不说家家都有酸坛子,但去哪个地方吃饭,有酸菜、泡菜、酸笋之类搭配的菜肴,绝非一两样。整体上来说,湖北菜不算辣,除了鄂西一带稍重。全省来说,大多是可以吃辣椒,但也不见得无辣不欢。酸也不算全省皆嗜,虽然湖北的腌洋姜、茄子之类的小菜非常吸引人,但就全省来说,就没有滇、桂、黔、川、渝诸省,简直是漫天遍野地吃。所以,湖北菜真的让我引为知音的,一在于咸,二在于鲜,尤其是因为咸而生出来的鲜。

相对两广来说,湖北菜已经是重口味了。我在两广吃汤米粉,喜欢喝里面的汤,但在湖北吃的米粉,很多米粉的汤是不能喝的,太咸了。但汤的咸味是可以克服的,顶多不喝了。再往北走,有些地方的菜就死咸死咸的,盐已深深渗进菜的每一个角落里,不吃就只好饿肚子了。在吃盐方面,我也还算有些天赋,再咸也吃得下去,但毕竟常年在低盐地区生活,久不久来口重口味的,我还是忍不住当场表演一个降盐大法——大量饮水,从上桌的时候就开始饮,一直饮到上床。经常有机会吃点各地的美味,体验是很愉快的,代价是要能克服一些个人化的困难。中国疆域辽阔,饮食风格千姿百态,身怀种种忌口,这也不吃那也忌讳,到头来亏的是自己。

湖北的菜咸,却又没咸到像更北地方那种吃盐一样的程度。爱下厨房的人知道,恰到好处地用盐,能给菜增加或创造出另一种好味道来。不会用盐的厨师,是驾驭不了菜肴的味道的。有很多菜,什么佐料都不用放,弄熟了直接蘸盐吃,就能香死人。有些名菜,本身就拿盐炮制出来的。比如南方的腊肉、咸肉、火腿之类,湖北常见的腊鸭、板鸭、臭鳜鱼之类,本身就是盐的加工品。盐不但给这些陈制食品另外增添了一种鲜肉没有的异香,调配得好本身就能给新鲜的各种鱼肉直接创造一种特有鲜味。这种因盐而生的鲜味,确实要吃好些年的盐,才能体会出来。

有些南方人到了北方,是实在受不了那种咸的。心里难免会偷偷骂句,“死咸死咸的!”咸到要死的程度,咸得没有生命力了,或者咸得让人觉得吃了就死了,没在南方生活过,是体会不出这种悲愤的。但也可以就此引申出一个评价,湖北菜的咸,是咸得有生命力的。正是这种盐味稍重的技法,把湖北的山珍、河鲜衬托出一种独一无二的鲜味来,这种味道叫湖北味。从鄂西土家族的腊味火锅,一直吃到鄂东的屯鸟汤,次第减盐,但我都能吃得兴高采烈。

上周末,有别市的朋友来邕公干,晚上约我小聚,真是奇也怪哉,定了个我从末发现的湖北馆。一试之下,除了油盐下手轻些,居然还算富有楚味,饱餐一顿。南宁的湘菜馆不少,闭上眼睛能找到,湖北菜馆就少了一些,我家打车费十块钱内,大约也有十来家吧,大多是小店。感觉这家店,在我吃到的湖北馆子中,算是蛮地道的。这老兄也常去湖北,于是就一起侃起了湖北菜,作为外地人眼里的湖北菜。

这一餐,有湖北特色的菜有八个,均能体现湖北味道。

海带排骨汤。排骨汤是武汉的市汤,但武汉人拿莲藕来慢火煨它几个钟头,最出味道,吃时莲藕绵软,排骨酥烂,但一口汤饱含无数鲜味,乃是武汉市民的常备滋补良品。我这哥们点菜没这么讲究,点的是海带冬瓜炖的排骨汤。这是两广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搭配,不过,这样炖也别有味道,和武汉排骨汤一样,汤鲜肉烂,而且海带、冬瓜还有清热祛湿的良效,对闷热潮湿的两广来说,实属对症下汤。

最爱湖北菜那股咸鲜味儿

烧臭鳜鱼。本为安徽名菜,不过湘、鄂、赣诸省亦常见,南宁很多湘菜馆有这道菜,但在鄂菜馆中却是第一次见到。虽然鱼肉嫌薄,但感到比湘菜馆的更有湖北味,烧得算是地道。跟安徽臭鳜鱼比,那股代表其名声的臭味,就太薄了,感到不是新杀的鱼,但这种做法的特有香气还是很浓,下酒很妙,可堪一吃。

最爱湖北菜那股咸鲜味儿

荷叶粉蒸肉。粉蒸的做法,长江边上很多省市流行,各有特点。湖北的沔阳三蒸是名菜,就算沔阳改名仙桃了,这道名菜仍叫这名字。这道菜是用碾成末的炒米,裹上码好味的肉,上笼蒸熟,香味和口感都很特别。底下垫了些洋芋——土豆,把肉里流出来的油都吸进去了,成为这道菜里最有吃头的菜。要是逆江而上到了川渝,米粉里加上焙香的花椒面和辣椒面来蒸,更为刺激爽口。

最爱湖北菜那股咸鲜味儿

青笋焖腊鸭。腊鸭是长江边上很多省市的名产,湖北的腊肉多用重仅两三斤的麻鸭来做,一个鸭子刚好一个菜。吃的办法很多,可炒、可蒸、可入汤,这里是加了青笋做成汤菜。广西人没有青笋这说法,一概称其本名——窝笋,清鲜去腻,切片切丝清炒是常见菜,和炒土豆丝、熘大白菜一样,是饭桌上的常见凑数素菜。腊鸭腌制时要用大量的盐,吃时要反复泡水。我去年在武汉吃过一次腊鸭汤,就咸得我喝不下几口汤,直接从汤里捞肉吃。这道菜来到南宁,盐就处理得干净多了,汤还算比较咸,但在座均能承受。鸭肉则炖得软烂无比,一扯就脱骨。腊鸭肉本身有一股腊味特有的异香,缺点是油盐大,加青笋做成汤,油盐都减少了。我不管这汤是否好喝,但这样一来,吃肉是很有滋味。

最爱湖北菜那股咸鲜味儿

锅巴牛肉。这道菜是道花样菜,一个整个的锅巴倒扣在盘里,把牛肉浓油赤酱地烧好,浇在锅巴上面,让酱汁浸透锅巴,把肉摆弄整齐,就可以上桌。这样沾着汁水吃的锅巴,肯定就没有直接吃的那股爽脆劲儿,但牛肉烧得还算入味,口感也嫩,吃起来尚好。开头时同桌有个小兄弟看到红通通的一盆,以为辣椒不小,不敢举箸,说给他听后,一动起手来,比谁都吃得多。

最爱湖北菜那股咸鲜味儿

清炒野菱角米。菱角本为长江边上鱼米之乡盛产,这个菜在湖北也是常见菜。在广西倒是不易见着菱角,有次我在菜市撞见,买了好几斤回来,也没做成菜,直接下锅煮熟了吃。刚好有同学来串门,吃得赞不绝口,知道这是菱角时,承认自己见识少了,回去时我把没吃完的一半,都装起来给他带走了。不过,我觉得菱角还是这样清水煮熟了,像剥粟子一样剥着吃,更有味道,下锅炒成菜,加了油味,与它本来的清新气息并不相配。

最爱湖北菜那股咸鲜味儿

珍珠丸子。又叫蓑衣丸子,前面所说的沔阳三蒸里,常将之列为首位,是用糯米用温水浸泡后滤干,与加了蛋清的肉茸、鱼茸、荸荠、香菇拌匀,挤成丸子,再像北方做元宵一样在表面滚一层糯米,上笼蒸制。特点是清香细嫩、鲜香可口,我有个表嫂是仙桃的,她就做不了这道菜,嫌费工夫。前面说的六道菜,对南宁人来说,都嫌太咸了,唯有这道珍珠丸子,就不觉得咸,清淡得很。

最爱湖北菜那股咸鲜味儿

还点了个小米粑,也是湖北常见小吃,但照片找不出来了。

(注:压题图片是我春末时在武汉吃的红烧臭鳜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