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上人|念佛的方法

慧淨上人|唸佛的方法

慧淨上人|唸佛的方法

作者 / 慧淨上人

慧淨上人|唸佛的方法

“固定唸佛或常常唸佛的人有法喜,凡事比較平順。”

如何成為一個唸佛生活化的人呢?要以唸佛為生命的重心,也就是念佛就是我的生命,我的生命就是念佛;使得生活就是念佛,唸佛就是生活,生活唸佛化,唸佛生活化。

那要怎麼養成這樣的習慣呢?一句話十個字──“一天的生活,從唸佛開始”。

晨坐唸佛能夠快速轉化提升我們的精神、性情、思維與氣質,因為早上是心靈最平和、寧靜的時候,這個時候靜坐唸佛可以說如同“寒潭映月”,寒潭清澈見底,月亮出來了,月影跟潭水,潭水跟月影,幾乎是一體不離。

早上寧靜的心,一句一句地來唸佛,就跟阿彌陀佛寒潭映月,很能夠消業障增福德,尤其是一句一句的佛號當中比較沒有雜念的時候,就會覺得心中非常安詳寧靜,可以說滿面春風,下了座之後,所看到的人事物也會是滿目春風的人事物。

唸佛有專的念,有散的念,專的念就是這個時候有個空擋,沒有做其他事情,可以專心一意,可以念半個鐘頭,一個鐘頭,三個鐘頭,或者是念個五千、一萬,這個是專的唸佛;那散的唸佛,是因為有在工作,眼耳有在面對聲色,所以不是專,雖然不是專,可是不妨礙我們唸佛,我們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動嘴巴也可以唸佛。

這樣的話,行住坐臥,時處諸緣,二六時中沒有不可以唸佛的。所以阿彌陀佛跟我們,我們跟阿彌陀佛就恆常都結合在一起,因為彌陀憶念眾生,眾生憶念彌陀,彌陀跟眾生,眾生跟彌陀,一體不相離開。

平常以稱名唸佛為主,睡覺時只要在心中默唸佛號就可以;或者生病、體力較虛弱的時候,若無法張開嘴巴念,那就在心中思惟憶念;甚至臨終的時候,嘴巴都僵硬了,只剩下意識,那就用意識去思惟憶念;或者是這個人從來都沒有學佛唸佛,到了臨終善知識才去關懷,告訴他“只要唸佛就能往生”,這個時候他嘴巴幾乎都已經硬了,口業的功能沒有了,只剩下意業,而且快斷氣了,他連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時間也沒有,就只這麼一剎那的繫念,他就斷氣了,也照樣往生。這就是經文所講的“聞已思惟,繫念不亂”。

唸佛的時候可以應用十念計數,如果持念珠唸佛,也可以念十句撥一顆,不要很快地一直撥

,那樣不曉得是在唸佛,還是在唸雜念。

唸佛應該是輕鬆地、自在地、一句一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念十句撥一顆念珠,念十句撥一顆念珠,不知不覺,一串念珠就唸完了,這樣唸佛會覺得神清氣爽,心神寧靜,法喜充滿。這樣念可以適合我們這個法門每一道場,甚至適合男女老少、平生、臨終,乃至行住坐臥。

為什麼我強調金剛念?因為較能夠綿綿密密,細水長流。所謂“心若無力,以口來扶”,心中如果沒有力量,就用嘴巴。人若嘴巴動,心中自然也會跟著念。如果嘴巴不動,只是默唸,很容易打失,很容易妄想雜念。

初機應有固定唸佛數目和早晚課。雖然,阿彌陀佛救度沒有條件,但固定唸佛或常常唸佛的人有法喜,凡事比較平順。信心越深,唸佛越多。唸佛少,則隨習氣走。短時間,勉強一點;長時間後,則會自然,所謂“熟處轉生,生處轉熟”。

我平常經行唸佛,也是沒有拉腔、沒有韻調的。這個是我的體會,什麼體會呢?當我們唸佛唸到寂靜的時候,自自然然就會一句一句,不會有高低長短的音韻,同時,也合乎每一個人的狀況,有的人氣不夠,要拉很長的音,就不可能長久維持

如果是老人家,或者是躺在病床上的人,更不可能拉腔、用韻。所以,我覺得只要這樣一句一句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最好的調。

唸佛用十念記數時,每一念中間若是沒有妄想雜念,一開始身心會忽然輕鬆下來,容易哈氣、流眼淚、打嗝,因為一旦身心放鬆,氣血自然流動,所以這是好現象。有了寂靜的體會,氣質就會改變。怎樣改變呢?

遇到逆境,比較不會不平不滿,因為第六意識有清靜的體會,阿賴耶識就儲存有清淨的種子,自然會流露出清淨的心性,就比較看得開,凡事比較不計較、不執著,比較不會鑽牛角尖、起情緒,比較理性、平和。人的氣質改變,當然個性、行為、命運都會改變。

慧淨上人|唸佛的方法

阿彌陀佛化身唐朝善導大師總是講:

唸佛,易得往生!

唸佛,定得往生!

唸佛,必得往生!

唸佛,即得往生!

唸佛,皆得往生!

唸佛,莫不往生!

唸佛,莫不皆往!

敬請各位家人時處諸緣 不忘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慧淨上人|唸佛的方法

阿彌陀佛化身唐朝善導大師

【贊佛偈】

彌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唸佛蒙光攝

當知本願最為強

六方如來舒舌證

專稱名號至西方

到彼華開聞妙法

十地願行自然彰

【淨土宗宗旨】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 往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

慧淨上人|唸佛的方法

慧淨上人|唸佛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