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出台,銀行理財將發生怎樣變化

在傳統銀行理財產品中,銀行自營產品一般會分為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兩種。

1.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安全係數基本上不會有任何問題,本金和收益都有保障,一直以來銀行理財已此類產品為主,同時也是穩健型投資人選擇主要投資方向。

2.非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就是銀行規定預期收益率,但是並不保證到時候就是按這樣的收益率兌付,收益有可能變動甚至本金也有可能出現損失。但實際上銀行非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基本上都能實現按預期收益率兌付,因為銀行一旦某一款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低於實際收益率,則直接影響到其他理財產品的發售,所以銀行一般都會隱性兜底。

資管新規出臺,銀行理財將發生怎樣變化

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這也意味著自去年11月份開始徵求意見稿以來,新規終於落地,資管新規倡導打破剛性兌付,對產品實施淨值化管理。

淨值型理財產品,其運作模式與基金類似,非保本浮動收益,投資者購買產品前無法預知產品實際收益率,而是根據產品實際投資運作情況定期在產品開放申購或贖回日公佈產品淨值,投資盈虧由投資者自負。

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保本保收益、非保本保收益類理財產品形式將發生變化,最終會向淨值型理財產品方式靠攏。

資管新規出臺,銀行理財將發生怎樣變化

為了規避資管新規規定,滿足大部分穩健型投資人對低風險的要求,銀行發行具有“保本”性質的收益憑證類產品漸漸受到歡迎。

收益憑證作為債務融資工具,約定本金和收益償付需要與投資標的掛鉤,不屬於資管產品範疇,因而不受資管新規影響。

收益憑證可分為固定收益型和浮動收益型。

固定收益型收益憑證是在保障投資本金的基礎上,到期還會按預先約定的固定收益率計算支付給投資者收益;

浮動收益型產品是除了保障本金和一個較低的固定收益外,還有可能獲得與標的資產表現掛鉤的浮動收益,這種產品有存在損失認購本金的風險。

資管新規出臺,銀行理財將發生怎樣變化

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投資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方式將更多樣化,同時對於理財產品市場這塊大蛋糕,各銀行都在籌劃成立資管子公司來專業運營。目前首家資管子公司--招行資管子公司獲得銀監會批准,意味著銀行理財正式拉開了市場化運作的大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