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县不仅有梅茼古亭,竟然还有秦汉古驿道

连南县不仅有梅茼古亭,竟然还有秦汉古驿道

连南县不仅有梅茼古亭,竟然还有秦汉古驿道

梅峝亭位于三江镇东南方的东塘岭,距离三江镇政府驻地约5千米。建于清朝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高1大5尺,该亭地处通往黎埠、塞岗、九陂、倒流等地交通咽喉,亭内设置石凳供旅人休息,亭壁嵌有石碑数块,碑刻有建亭始末及捐资姓名等,该亭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1次,于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1次,该次重修捐集白银189两7钱9分5厘1文: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重修1次,在历次建修凉亭时,结合修整该段道路,该亭至今只存6条石柱。

连南县不仅有梅茼古亭,竟然还有秦汉古驿道

连南县不仅有梅茼古亭,竟然还有秦汉古驿道

一条古驿道经过梅峝亭,往东南方经三排镇牛头岭进入阳山境内,往西北则途经三江镇的东塘、老圩、城西、五星、联红、新和与连州的石角衔接。秦汉古道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的最早官道之一,按更久远的历史推算,梅峝亭古驿道应该是与连州南天门古驿道连接,南下广州分岔道,梅峝亭古驿道是解放后三排、连水、油岭、南岗、牛头岭等地瑶族同胞通往三江城的必经路径。60年代三寨公路开通,古驿道才逐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连南县不仅有梅茼古亭,竟然还有秦汉古驿道

连南县不仅有梅茼古亭,竟然还有秦汉古驿道

梅峝亭古驿道是三江古城八景之一:花迳瑶归。每当三江圩日傍晚,一群群瑶胞乘着酒兴,携着购来的生活用品,在山迳间步步登高,远远望去,若隐若现,悠美的瑶家歌声随风飘荡,无数的红头巾、翎羽雉毛、耳环、项圈在夕阳映辉下展现出多彩多资,与大自然的石迳构成了一幅一动一静的美好面图。

连南县不仅有梅茼古亭,竟然还有秦汉古驿道

连南县不仅有梅茼古亭,竟然还有秦汉古驿道

其中第一块石碑记载如下:江城群峰耸翠,三派合源,一协两营,环绕三十六汛。鹿鸣关为西路之首站,梅峝岭亦东路之关喉,内通九陂、寨岗、到流等圩。虽云偏僻小道,实乃戎马庶题通衢(tōng qú)。行人络绎,势所必由自。康熙十三年,经蒙三江理瑶诸宪,倡率官绅士庶题建创造凉亭一所,峙立梅峝岭之路巅。于乾隆二十六年重修,不但皆负肩挑赖此亭憩息,或遇春霖夏暑必至此以停骖(cān)。顾日之创谋深,俾(bǐ)行人之便益,无如经历久远,至今百有余年。桁(héng)栋瓦石均皆倾朽方段素未经辟,荆棘蔓延,路有欹侧,险艰尤须筑坦,相其缺陷,加工缮补,惟计工力孔繁,非众难举,如是爰(yuán)请仁人君子乐捐,集腋成裘(jí yè wéiqiú ),尤望协力,急公董勷( xiāng])厥事(quē shì )。今已告俊,所有题签名开列于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