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十年,職場人思維的四次蛻變

畢業十年,職場人思維的四次蛻變

一心網:毫無疑問,決定一名職場人一生職場成就高低的最關鍵時間點,就是職場的最初十年。

這十年間你從事過哪些行業,做過哪些崗位,掌握了哪些工作技能,結識了哪些人脈關係,通通都會在日後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回饋或懲罰你。

那麼在這十年中,我們究竟又經歷了哪些事情呢?

一、我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

畢業十年,職場人思維的四次蛻變

我想,這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一種想法了。

長達十多年的學校生涯,每天的主要任務除了學習就是學習,證明自己的方式就是歷次考試的成績。現在突然有一天,這樣的生活徹底結束了。自己需要到社會市場上去“推銷”自己,讓企業願意僱用自己,從而獲得收入養活自己。

“我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這個階段,其實因人而異。絕大多數職場人的這一階段時長,大致是一到三年。極少數特別優秀的年輕人,甚至沒有這一階段,他們從在校期間就已經發現了自己的優勢特長或偏好方向,所以往往一畢業就朝著對應的方向追尋。

還有同樣一小部分職場人,則是這一階段無限延長。可能五年、可能十年,可能一直到老都沒弄明白自己究竟想幹什麼。只是覺得自己如果不做當下的這份工作,又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二、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畢業十年,職場人思維的四次蛻變

從“我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到“我知道自己想幹什麼”,這是職場人在思維上的第一次重要覺醒。

行業那麼多,崗位那麼多,公司那麼多。如果你一天弄不清楚自己最想幹什麼,那麼你在求職時就永遠回答不好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你的職場規劃是什麼”。因為你都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投遞簡歷就是廣撒網,靠天吃飯。這樣一來,獲得較好工作崗位的機會自然也就很低。

對於一名職場新人而言,其實剛畢業的前一到三年,理論上說是可以無限試錯的。試錯是試的什麼?試的就是更多行業和崗位,錯的就是你明顯感到非常排斥的工作。

這就像是一道選擇題,當你自己也弄不清楚究竟哪一個才是正確答案的時候。逐一驗算一下幾個錯誤答案,然後排除掉它們,留下的,就是你應該選擇的選項了。

三、我知道自己能幹什麼

畢業十年,職場人思維的四次蛻變

職場思維的第二次蛻變,是從“我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到“我知道自己能幹什麼”。

這個問題用非常通俗的一種說法來說,其實就是如何平衡夢想與現實之間的關係。一些職場人的夢想很高很遠,想幹的事情和他當下的能力鴻溝巨大,這顯然就存在一個認知能力偏差的情況。即未能很好地判斷自己的真實水平,盲目設定不可實現的目標。

與之相反的,是另外一些年輕人因為思維上的一些問題,明明有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與成長,但是因為遊移不定和妄自菲薄,一再錯失了上天賜予他的良機。

我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帶來的是工作時的動力;而我知道自己能幹什麼,帶來的是工作時的效率。完美情況下,自己想幹正好碰上自己能幹的,然後既精神愉悅又事半功倍。當然,多數人沒有這麼好的運氣。

這就像是每天擠在中戲、北電門口趴活希望有朝一日成為王寶強的群眾演員一樣。他們過度強調了自己想幹什麼,卻少有人深入思考過自己能幹什麼。從而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近乎沒有價值的等待之上。

四、我知道企業需要什麼

畢業十年,職場人思維的四次蛻變

成熟職場人與不成熟職場人的最大差距在哪裡呢?就是用戶思維的產生。從“我”在職場中需要什麼,逐步成長為“企業”在職場中需要什麼。

在上文中的三個階段,全部都集中在作為職場人本人,自己的思維轉變與成長。但到了這第四個階段,就需要職場人明白一件事,職場也好,公司也罷,起本質是商業團體。一群成年人每天辛辛苦苦聚集在一起,為了一件事絞盡腦汁,用盡全力,根本目的無非就是想把事情做好了,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受益。

如果你是產品的話,那麼企業作為給予你薪酬的對象,你是否可以將其理解成為你這款“產品”的用戶。用戶的喜好是千差萬別的,所以作為產品你是否能夠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如果滿足不了,你又是否可以迅速迭代,完成升級?

與企業的平等關係,起自你經濟自由的那一刻

畢業十年,職場人思維的四次蛻變

為什麼本文標題中,我特別強調了“

畢業十年”這個時間點呢?

其實這就像是我們的求學經歷一樣,經歷過小學、初中、高中合計十幾年的學習和探索後,我們必將迎來高考一個重要節點。這一節點是許多人一生的分水嶺,考沒考上大學,考上怎樣的大學,選擇了哪座城市,選擇了什麼專業,都會深刻影響後半生。

職場中也是一樣,畢業十年,職場十年,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行業、崗位基本已經確定。這十年間,完成了校園人到社會人的轉變,掌握了養家餬口的技能,完善了自身的職場價值觀。如果說22歲大學畢業到32歲正好職場十年,那麼32歲不僅僅是職場人的成熟期,同樣是社會人年齡的成熟期。

成熟是什麼?不是你獲得多少的財富,身處多高的崗位。而是,你不再慌張,不再恐懼。清楚自己的優缺點,也明白自己一生的深與淺。

也有一句話說的好——成熟人不問對錯,只管利弊。作為職場人,你與企業之間真正的平等關係,起自你經濟自由的那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