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一生只做一件事

朱汉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岳麓学者领军教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二十多年。著有《玄学、理学学术思想理路研究》著作二十多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等项目十多项。获评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湖南省首届十大优秀社科专家、徐特立教育奖等。

岳麓书院创办于公元 976 年,已经延续办学 1041 周年。岳麓书院在中国教育史、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学术和人文精神的典型代表,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在岳麓书院漫长的办学历史上留下了几十位山长的名字,但是其中掌教岳麓书院二十年以上的只有三位,即清代的罗典、欧阳厚均和当代的朱汉民。“文化大革命”之后,岳麓书院只剩残垣断壁,几成废墟。朱汉民掌教岳麓书院的二十多年,恰恰是岳麓书院经数十年的沧桑而复兴的二十多年。刚刚毕业工作的朱汉民,积极参与这个古老学府的现代复兴工作。对于这一选择,朱汉民来没有动摇过,曾经有更高的职位、更丰厚的薪酬吸引时,他都不为所动,相反,他十分庆幸自己选择了一个可以专心读书、成就事业、安身立命的好地方。

二十多年来,朱汉民全面主持岳麓书院学术、教学、文物及院务管理期间,致力推动和完成了岳麓书院的现代复兴,使古老的书院重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和当代中国国学发展的重镇。

人一生很短,做不了很多事情,我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复兴岳麓书院

。”朱汉民感言。

孜孜不倦,重整书院三十年如一日

大汉国际工匠院:请谈一谈岳麓书院这30多年发生的变化?

朱汉民:三十多年前,岳麓书院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当时人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杂乱残破、 断壁残垣的景象,许多重要的文物古迹却是做职工宿舍用,所以到处是杂物、厨房,甚至还养鸡养鸭。 湖南大学开始修复岳麓书院时,我刚从湖南大学毕业,正需要人,我就来到了岳麓书院工作。我到岳麓书院报到时,所有的工作人员挤在一间很小的屋子里办公,非常简陋的条件。后来我十分骄傲,因为我能够完整参与了整个岳麓书院从文物修复到教育 复兴全过程。现在的岳麓书院,不仅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标建筑、湖湘文化的圣殿,特别是现代岳麓书院重新成为成为中国传统国学的大本营,成为当代中国 的国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二、三十年时间,岳麓书院的确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汉国际工匠院:我们听说,岳麓书院近二、三十年经历了一个从破败萧条到 繁荣发展的过程,现在的年收入额已经达到3000万。您是如何一步步全面推动岳麓书院复兴的?

朱汉民: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文物古建的全面修复,中国书院博物馆的建设。岳麓书院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文物古迹完整恢复、加强保护。尽管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国书院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所书院,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接手的岳麓书院是一个非常破烂的历史遗迹,甚至还有很多危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它逐步恢复加强保护。经过二十多年的修复工作,现在的岳麓书院已经完全恢复了它在历史上最盛时期的风貌,讲堂、斋舍、书楼、文庙、祠堂、园林已经全面恢复。为了加强中国书院的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提升岳麓书院的文博地位,我们还特别向国务院申请,创建“中国书院博物馆”。这样,就使得岳麓书院成为整个中国书院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示的中心。岳麓书院得以重新焕发青春。

第二,全面恢复岳麓书院的功能。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从事学术研究、培养人 才的地方,具有讲学、藏书、祭祀等多种功能。我们恢复岳麓书院的文物古迹不 是唯一目的,我们的更大目的、更高理想是复兴岳麓书院,使它重新成为当代中 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的重镇。经过二、三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我们 终于完整地恢复了岳麓书院的教育功能、学术功能、服务社会功能。古代岳麓书 院已经和现代大学教育接轨,现代岳麓书院是今天湖南大学的二级学院,已经完整拥有从本 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学功能,拥有历史、哲学两个学科门类的博士学 位、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同时今天的岳麓书院成为全国国学研究重镇,承担了一 系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取得了突出的学术研究成果。

第三个,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获得较强经济支撑。很多人问,岳麓书院 的文物保护和建设、教育和学术这这么多的功能是靠什么来维持?是不是国家给了很大资助?其实我们获得的国家资助很少,我们一直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那么,修复古建、创建博物馆、恢复书院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的经费哪里来?我们只好从市场要。岳麓书院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我们需要把它打造成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品牌,使它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来的人能够感受到中国文 化的博大精深悠久。湖南是一个文化旅游的大省,岳麓书院是其中一块重要的品牌,同时能够提供給我们较强的经济支撑。

大汉国际工匠院:今天的岳麓书院已成为湖南重要的文化旅游名片,您是如何努力打造的?

朱汉民:当年岳麓书院的文物修复要有钱,办展览要钱,学术教育功能的恢复也要钱,这钱从哪里来?当时国家经济也有困难,特别是我们的体制也不太顺,我们很难得到拨款资助,所以修复古建筑的时间拉得很长。 最早我们确实是缺钱,后来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到,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打造旅游品牌而获得经济收益,为什么不把它好好打造起来?我们的文物修复很好,环境很美,我们特别需要通过宣传、活动而不断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后来还提升为国家5A景区。所以岳麓书院的品牌一旦打造起来之后,我们就从最初的每年收入几千块钱,我负责岳麓书院20多年,最早我接手时的每年几千块钱的收入,到现在3000万的年收入。通过旅游收入,就可以养着整个书院所有事业的费用。 文物保护是事业,教育学术研究也是事业,这两个事业需要一个产业来养,我们就是通过这个旅游产业来实现的。

我在岳麓书院工作30 年,主持全院工作是20多年,应该说早期为把它打造成一个文化名片作了大量工作,终于使它成为湖南省的文化名片、教育名片,也是湖南省的旅游名片。

全心专注,做到极致就了不起

大汉国际工匠院:您身上这种专注、一生做好一件事情的精神,让我们想到国家在各行各业倡导的工匠精神。在您看来,除了复兴岳麓书院,在其他领域,比如职业高中教育、中职学生培养方面,您认为应如何去弘扬这种工匠精神?

朱汉民:工匠精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就是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是不是能够有一种坚韧的意志,把你做的事情做到极致。我曾经说过一个话,人一生做不了很多事情,你把你所从事的工作做好,就是一个最大的成功。世界上的事情很多,但是我们的精力有限,我们只可能全心专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然后把工作做到极致。所以我曾经跟我的学生说,我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用自己的一生精力,复兴岳麓书院,把岳麓书院做大、做强、做好,我就感到一个极大的满足。所以,我不需要什么都去做,而集中把这一件事情做好。我还有一句玩笑话:

我心中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岳麓书院一起慢慢变老。

其实,虽然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你无论是一个中专生、大专生,无论你从事一个某个具体的职业,或者说做某个具体的事情,严格说来任何行业、事情没有什么伟大和平凡之分。但是你的工作态度不同,其结果就不同。工匠精神的特点就是能够一心一意,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这就了不起。

我一直认为,工作不在于你做什么。站到这山望着那山,没有一个孜孜不倦的精神,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神,没有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追求,你永远做不好。无论你是做什么,在大学做学术,在工厂做工人,在政府部门做官员,或者你在某一个具体部门从事某一具体的职业,你如果有这样一种工匠精神,我认为都可以从平凡中做出伟大的事业。所以工匠精神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了不起的事情。

安心踏实于工作,平凡中彰显伟大

大汉国际工匠院:各行各业发展都需要人才引领,美好生活需要大量职业技能人才的参与,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做出贡献。职高学生一般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对他们来说,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工匠精神?

朱汉民:我认为做学问也好,做工作也好,首先是一个做人的问题。所以要培养这样一个工匠,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前提是培养踏踏实实(的品格),做好一个普通人。我们所有人都是普通的人。我们可能会有理想,也应该有理想,但是这种理想不是好高骛远,不是站在这个山上看到那个山上,而是说从实际出发,从你所身处的现实条件出发。所以我一直强调,你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就是要把你的工作岗位做好。一个踏踏实实做人的人,一个不好高骛远的人,一个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变来变去的人,一定是具有踏踏实实做人的品格,踏踏实实从事自己本职工作的人。所以我认为,工匠精神最根本是去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那么具有这样一个品质了,你去做工匠也好,或者说有机会做其他的岗位也好,你都可以把这种工匠精神贯穿于你的一生,都可以做出成绩来。脚踏实地,又有远大目标的追求,并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这样的人才正是我们目前所有岗位上都需要的,这也是工匠精神最重要的一个支点。

工匠院,“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大汉国际工匠院:大汉集团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成立了国际工匠院,打造职业教育平台,培育工匠精神。您是教育方面的专家,请您对工匠院的发展提点建议?

朱汉民大汉集团在做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通过打造大汉工匠院,为企业培养技术人员,我认为是一件重要的事业。 当我听到傅董事长跟我讲他这样一个宏大的设想时,我确实是很敬佩。因为我本身是长期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一所双一流大学、985 大学。我们也知道现在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它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体制都是想通过努力不断升级。比如,中专想做大专,大专想做本科,本科就想学科门类齐全的大学。那么这样的话,教育行业就缺乏了培养有专门技能人才的体系。

事实上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是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去读本科院校,读研究生读博士,都进 211 大学、985 大学,这个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些大学是分类的。像那些所谓双一流的大学,它可能是要培养某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精英人才。但事实上,我们整个国家的体系,特别是我们的工业体系,需要一大批有技术的熟练技工。而这批熟练技工队伍是一个世界制造大国不能够缺少的。如果我们都让所有人才都去读大学,我们就缺乏这样一批有技术的人才体系。

所以大汉集团做这样的工匠院,首先是解决了人才的空档。在其他学校纷纷把中专变成大专,从大专变成本科,变成重点大学综合大学的时候,大汉集团把眼光确定在培养工匠这样的目标,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负责任的事情。我们国家,现在说实话,如果说要发展的话,这个层次的人才是最缺的。我们农村有大量的农民工,我们城市也有大量的工人,但是他们不一定有技术,更没有这种工匠精神的追求。大汉集团来做这样的事情,就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大汉集团提出了打造工匠精神,希望培养能够安心自己本分工作、孜孜不倦把一个事情做精做好的精神。国家工业体系就像一个大机器,某一颗螺丝钉、某一个部件看起来对大机器(的作用)是很具体的,但却又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要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在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我们既需要专业知识精英群体,又需要培养安于职业、精于技术的熟练技工群体。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