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孟小冬

一直没写过女人,因为不了解,可能没有哪个男人敢拍着胸脯说他了解女人,如果说了,必定下场凄惨。但是如果要写,第一篇,我想写的一定是孟小冬。

坤伶须生,乱世扬名,一代冬皇,爱过梅兰芳,嫁过杜月笙,好像拿出每一个标签都称得上是传奇了。可是漫漫人生终究不是几个标签就能代替,而在男性主导的视角里,孟小冬一生受舆论困扰,少在云端,多在谷底,而我想写,确实也是想替孟小冬正正名。

故事从头说,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孟小冬出生在梨园世家,祖父、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孟小冬也顺理成章的进入伶界,14岁就在上海登台,虽是女子却唱老生,一演即成名,当时外界给了孟小冬极高的评价:“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真正应了那句出名要趁早。

我看过孟小冬的照片,用今天的审美眼光看来也绝对是美女。

独一无二孟小冬

成名大上海之后,孟小冬在1925年转战北京(当时叫北平),“北漂”之风自古皆然,就像很多地方上的明星,总要挤进春晚才算扬名立万,而梨园行更是如此。从徽班进京开始,北京成了京剧的发祥地,戏迷票友之挑剔,享誉全国,只有在北京唱出名堂,才算是真正的角儿。

然而天才从来不需要艰苦卓绝就担得起一生傲岸。孟小冬又是一战成名,“冬皇”之名立刻传遍四九城。

声名来了,爱情还会远吗?很多缘分都来自擦肩而过的一瞬间,诚如“冬皇”也未能幸免。一次换场的擦肩,注定了须生之皇与旦角之王的干柴烈火。

孟小冬与梅兰芳是在一次演出换场时认识的,在梨园行的声名让两个人惺惺相惜,后来又有好事者撺掇两人合演戏码,一出《游龙戏凤》,至今仍是梨园佳话。在台上,孟小冬扮演的是微服私巡的正德皇帝,梅兰芳则扮演天真活泼的李凤姐。

18岁的孟小冬在32岁的大名角梅兰芳面前并不胆怯,演来落落大方,非常潇洒,戏台之下叫好不断,戏台之上,终于情愫暗生。

现实与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不同,电影中是孟小冬追梅兰芳,现实是梅兰芳托媒人去给孟小冬说的媒,电影中两人的关系止于牵手,事实上,两人有过婚书,并且同居4年多。

当时梅兰芳家中已有两房妻子,分别是元配王明华和续娶的福芝芳。“冬皇”盛名之下,孟小冬向来桀骜,怎可为人妾室?无奈在梅兰芳的授意下,媒人一再登门劝说。

媒人劝说,王明华重病在医院,实际上只有一房夫人,而孟小冬过去也是两头大,不算妾室偏房。

爱情,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的选择。可是,总会影响一生。

梅兰芳家三代单传,父辈中他爸爸就他一个儿子,他大爷(可能有的地方叫大伯或大爹,大爷是我们家的叫法)没儿子,按照当时的伦理观念,梅兰芳可以娶两房夫人,原配福芝芳算是给自己家传香火的正房夫人,他把孟小冬看成是给大爷家传香火的正房夫人。

话虽如此,福芝芳是个厉害角色,死活不肯让孟小冬进门。梅兰芳无奈之下,只好在外面找了一处四合院与孟小冬同住,金屋藏娇,起名为缀玉轩。

独一无二孟小冬

夜里双宿,台上双飞,两个人确实度过了一段特别快乐的时光。聚光灯下,有点像现在的明星夫妻邓超和孙俪。(不过他俩可没有梅孟二人当时的影响力哈)

他们曾留下一帧照片:梅兰芳侧身摆出手势,墙上留下投影。右上方是孟小冬的题字,“你在那里做什么啊?”左上方是梅兰芳的手书,“我在这里做鹅影呢。”亲昵之状,溢于言表。

爱情有时令人智昏,红颜命薄,或许只因爱得深沉。时隔多年,孟小冬也终后悔,自评“年岁幼稚,世故不熟”,八个字,亦血亦泪。

一桩粉丝枪击案打破了生活原本的平静,学生李志刚是孟小冬的狂热粉丝,听说孟小冬嫁人了,拿着枪冲到缀玉轩要找梅兰芳火并,梅兰芳躲避,结果无辜的朋友遭到了枪杀。

事件立刻成了当时的新闻热点:暴力、情杀、名人、血腥,当时的诸多狗仔以此为题材,大肆报道,一时流言蜚语满天飞。

也许在枪击事件中受了惊吓,又或许负面的谣言对自己的事业不利,梅兰芳逐渐冷落了孟小冬。梅兰芳的脑残粉丝团被称为梅党,这个时候也开始火上浇油,鼓动梅兰芳离开孟小冬:“孟小冬为人心高气傲,她需要人服侍,而福芝芳则随和大方,她可以服侍人,以人服侍与服侍人相比,为梅郎一生幸福计,就不妨舍孟而留福。”

生活有时会突然给你惊喜,但是如果给你打击,就会接二连三。所有常有人说”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又或者”屋漏偏逢连夜雨“。

梅兰芳的大娘(也称大伯母)去世,按照规矩,她是孟小冬名义上的婆婆,孟小冬披麻戴孝,来到梅府吊孝。结果福芝芳叫人拦在门口,声称:“这个门儿,她就是不能进,我有两个孩子,肚子里还有一个,我拿这三个孩子跟她拼了!”

孟小冬站在门口,孤立无援,这时她唯一能指望上的就是梅兰芳,而她的梅郎只是走了出来柔声劝她先回去。

都说戏如人生,其实人生何尝不如戏。在舞台上挂髯口、演惯了须生的女子,身上也沾染了男儿的杀伐决断之气。而常年的女扮男装,也会让铮铮汉子变得阴柔。

”冬皇“怎能受此折辱?骄傲如孟小冬,毅然决定和梅兰芳分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孟小冬和梅兰芳的纠葛变成了捕风捉影的谣言,更有甚者有人在报纸上用化名刊载小说,映射孟小冬和梅兰芳,梅兰芳的脑残粉丝团继续着煽风点火,把孟小冬描述成了一个出轨又敲诈前夫的女人。

“人言可畏”四个字的可怕,真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我记得2008年时的艳照门事件,很多媒体的言论都像是要把张柏芝从楼上往下拽。

然而孟小冬着实冤枉,委屈压得她喘不过气,一度起了了断红尘之念,并且正式的在北京拈花寺举办了皈依三宝仪式。

就在这时,一位“大人物”为其支招:你自暴自弃,脱离舞台,正好中了别人诡计,反而使人对报上的小道消息信以为真,日子一久,观众逐渐把你遗忘,最后毁了自己的才华,岂不可惜。

至此已经是1933年9月,孟小冬如梦方醒,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写了一篇《孟小冬紧要启事》,由那位“大人物”出面在天津《大公报》头版上连登三天,这做法颇像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回应媒体,澄清事实。文中将与梅兰芳的的如何缘起,缀玉轩血案,戴孝不得前因后果做了一一阐述。

在谈到与梅分手原因时,用了一句话:“是我负人?抑人负我?”到底是谁错了?没有明说。“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有人说梅兰芳后来曾在雨夜登门,要求复合,孟小冬始终没有开门。

心里的门关上了,钥匙也被封存了吧。

孟小冬对梅兰芳放过狠话:“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掷地有声,嗡嗡作响!豪气干云远胜我辈男儿。此后孟小冬所走的每一步,都让梅兰芳耳光响亮。

感情之路让孟小冬几乎万念俱灰,这时,一位儿时闺蜜的一封书信,让孟小冬似乎暂时有了些许慰藉。闺蜜名叫姚玉兰,是孟小冬儿时学艺的师妹,14岁一同在大上海登台,后在上海嫁人。姚玉兰信中说听说了孟小冬在北京的种种,邀请孟来上海家中小住。

孟小冬此时也确实需要找人倾诉,儿时闺蜜无疑是上佳人选,于是欣然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在姚玉兰家一住就是三个多月,临别的前一晚,姚玉兰邀请孟小冬小酌,为孟小冬送行,酒醉之后,姚玉兰让孟小冬和她同睡,姐妹同住也是寻常,孟小冬也没有在意。夜里,孟小冬感觉到姚玉兰起身出去,过了一会儿,进来的人却不是姚玉兰,而是姚玉兰的丈夫……

后面的事我不说你也知道发生了什么。

你可能会想,姚玉兰怎么能这么做?其实道理很简单,放在今天也有很多相似的事情。比如多少年不联系的朋友突然打来电话,告诉你让你过去玩,并且帮你赚大钱,这多半是传销组织要拉你入伙。你只知道和朋友当年的情谊,你不知道多年过去后朋友有怎样的经历,成了什么样的人。

姚玉兰有自己的小九九,这得从姚玉兰的丈夫说起。姚玉兰的丈夫,就是当时上海青帮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姚玉兰是杜月笙的四姨太,杜月笙是个十足的戏迷,四个老婆都是戏台上的角儿。姚玉兰此番行为,一是平日里姚玉兰一直受另外三位太太欺侮,自感势单力孤,便想着拉上孟小冬一块争家产,再就是,她知道丈夫杜月笙迷恋孟小冬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如就做扣成全丈夫,博得丈夫欢心。

杜月笙与孟小冬的交集并不是从此开始,早在孟小冬14岁初在上海登台时,杜月笙就被孟小冬迷倒了,逢孟小冬演出,必有花篮红包奉上。孟小冬“北漂”没有唱红之前,也基本上是靠杜月笙资助。

杜月笙对孟小冬一直心有念念,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梅兰芳,而且包括前文说的给孟小冬支招,在《大公报》发表《孟小冬紧要启事》的“大人物”也是杜月笙。

有人说,孟小冬委身杜月笙是为了报恩,又或是被强迫。但是在杜月笙儿子的回忆录中说,父亲病危时,妈咪(他称孟小冬为妈咪,生母叫娘)时时在侧,侍候父亲非常周全,这点他亲娘也比不了。

两人终究还是有些感情的。女神情路不顺,然而有个在旧中国只手遮天的人物愿意为其挡风遮雨。想起过往种种,那一夜,孟小冬或许会半推半就吧。

独一无二孟小冬

抗战爆发,1938年10月,孟小冬在北平正式拜余叔岩为师。入门以后,孟小冬悉心侍奉师父整整5年,从头开始学习谭、余派老生艺术真髓,重出江湖后即博得满堂彩,“冬皇”之名由此更盛。她虽然演出不多,5年间只有30余场,但总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被同业尊为须生楷模。1943年余叔岩去世,孟小冬以“为师心丧三年”为由,谢绝歌场,隐居不出。直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才与程砚秋合作,通过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唱《武家坡》以示庆祝。

孟小冬返回北平后,杜月笙日夜牵挂,总觉得对不起她。孟小冬临行只拿了一只金表,其他什么也没要。杜月笙随即派了个门徒,专程赴北平以孟小冬的名义买了一处房子。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随杜月笙一家迁居香港,临行之前,孟小冬淡淡地说:“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为了她这句话,赴港后杜月笙不顾家人的阻挠,坚持要与孟小冬补办一次婚礼,给了孟小冬名分。当时的杜月笙已经63岁,形销骨立,面容枯槁,浑身是病,孟小冬也已是42岁。婚后一年,杜月笙病逝。

杜月笙去世之前,把自己的遗产做了分配,分在孟小冬的名下有两万美元。你可能觉得少,孟小冬也觉得不够,可是杜月笙确实是个人物,他名下家产外债何止千万,但他说:“生逢乱世,乱世追债,必结仇怨。”所以一把火把外债欠条全部烧毁。留给儿子的,也只有7万美元。

此后孟小冬也不再登台唱戏,就靠着这两万美元,在台湾度过了最后的岁月,一代冬皇也终成绝响。

解放后,梅兰芳曾在友人陪同下,到香港见到已是杜月笙五夫人的孟小冬,两人相见只不过是普通的寒暄,再没有多余的话。梅兰芳自然不知道,孟小冬的房间里,致死前,只摆着两个人的照片,一个是恩师余师岩,另一个则是他梅兰芳。

再波澜壮阔的一生,也终会恢复平静,再传奇的女子,也终会迟暮老去,了却余生。已经如此精彩,魂归何处应该都是了无牵挂。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