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昨日去世,舟山也有他捐贈的學校!

田家炳昨日去世,舟山也有他捐赠的学校!

他,是一位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人。

他,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

以他名字命名的學校全國就有200餘所。

他說:中國的希望在教育。

他,就是“中國百校之父”田家炳。

田家炳昨日去世,舟山也有他捐赠的学校!

昨天上午,田家炳基金會官方網站發佈了《田家炳博士訃告》,備受尊敬的田家炳博士安詳辭世,享年99歲。

田家炳昨日去世,舟山也有他捐赠的学校!

咱們定海人,可能不認識這位老先生

但對他的名字一定很熟悉

因為,咱們定海正有這麼一所

全浙江省唯一的“田家炳中學”。

田家炳昨日去世,舟山也有他捐赠的学校!

舟山市田家炳中學

學校坐落於定海城區人傑地靈的鎮鰲山下,校園面積2955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4200平方米(其中海洋科技大樓13000平方米)。

田家炳昨日去世,舟山也有他捐赠的学校!

走近田家炳

田家炳昨日去世,舟山也有他捐赠的学校!

田家炳

大慈善家、大企業家、教育家、田家炳基金會創辦人、董事會主席

少年承襲父業

輾轉創業成知名商人

田家炳1919年11月20日,生於廣東梅州的一個書香世家,是典型的客家人。

16歲喪父並繼承父業,17歲到越南辦公司,兩年內成為越南最大瓷土供應商。

中日戰爭爆發後,他失去產業,輾轉到印尼謀生。二戰結束後,重新創業,在印尼創辦樹膠廠、塑料薄膜廠,成為著名的青年企業家。

1958年,田家炳把事業轉移到香港,先後創辦田氏塑料廠、田氏化工廠,成為香港人造革與化工行業的領軍人,人稱“皮革大王”“化工大王”。之後,又向房地產進軍。

到1980年代,田家炳已是香港知名的億萬富翁。

後來的歲月裡,他用自己絕大部分資產和精力,為自己樹立起了另一個稱號——“中國百校之父”。

田家炳昨日去世,舟山也有他捐赠的学校!

長記幼時父親教誨

不忘兒時星火心願

在田老家裡,有一幅他倒背如流的書法,那是《朱伯廬治家格言》。

田家炳幾歲時,父親就教他背誦《治家格言》,要他“勤、儉、誠、樸”。父親在他幼年時期的教誨,數十年來田老無時或忘。

晚年時,田家炳曾回憶說:“香港像我這樣的人可以說是滿街滿巷,

我今天能夠得到大家這樣的愛護,完全是我這幾十年做人。得到大家的欣賞、重視。也可以說是先父的教導,讓我背治家格言,我常常用這個來激勵自己。這是我終身的享受,十分值得我懷念。我至今可以記得,一字不落。”

年幼的田家炳曾經最感興趣的事情之一,就是研究學校或其他地方張貼的捐贈芳名錄,最希望成為的就是芳名錄上那樣的人。

生意成功後,田家炳開始兌現當年的願望。處在生意黃金時代的田家炳,將自己的重心轉移到慈善事業,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田家炳就以捐辦公益為業:1982年,他捐出價值10多億元的4棟工業大廈,成立純公益性質的“田家炳基金會”,將每年幾千萬元的租金收入用於公益;1984年,他將化工廠交給幾個兒子經營,自己成為職業慈善家。

這或許讓田家從生意上,離其他大富豪的地位越來越遠,但卻也在慈善領域做出超越很多人的貢獻。

田家炳昨日去世,舟山也有他捐赠的学校!

把“包袱”變成“財富”

最好的辦法就是做教育!

做慈善為何鍾情於教育?

曾有媒體(南方日報)報道,田家炳基金會的捐助中,教育佔比90%。田老為什麼如此鍾情教育事業?

16歲時父親去世,田家炳作為家裡唯一的兒子,剛剛讀到初二,就只能忍痛輟學,接手父親的磚瓦窯生意。小時候沒讀多少書,是田老此生最大的遺憾。後來在印尼生活了20多年,也走過歐洲一些國家,他發現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的素質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發達。

正是有了這些經歷,田老能深深地體會到教育對個人的成長和創業,對國家的發達興旺有多重要。13億人口是中國的一個大“包袱”,怎麼把這個“包袱”變成財富?就是辦好教育!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四億同胞,那時講‘地大物博’,現在十三億人,是否還能講‘地大物博’?我很懷疑,所以我始終認為,

現在中國真正想要強大,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質需要提高,就是要講教育。

田家炳昨日去世,舟山也有他捐赠的学校!

那麼多孩子有書可讀,乃畢生最大寄託

有個現象——在田家炳基金會的資助中,中小學、幼兒園佔了相當大的比重。為什麼田老如此重視基礎教育?田老曾經認真回答過這個問題。他用了“回報率”這樣的字眼,可其中對教育的用意之深令人恍然,用情之切使人動容。

“要教育辦好,首先是基礎教育要辦好。

基礎教育是最基本的,如果搞不好,北大、清華這些好的高校就不可能有好的生源。而且,大學並不是誰都能夠唸的,但有了中小學,每一個學生就都能有接受基礎教育的機會。

“受基礎教育的孩子比例比受高等教育的要高,換句話說,投入的捐贈所產生的效應可能更大,‘回報率’更高。”

“基金會90%的捐款都用在內地。我最樂意到內地經濟較差、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區去捐款。甚至有時覺得,能在各地看到冠以自己名字的中學,看到那麼多的孩子能因此而有書可讀,感覺會是畢生最大寄託。

田家炳昨日去世,舟山也有他捐赠的学校!

曾賣房貸款做慈善

經濟蕭條時,堅守捐助承諾

1997亞洲金融風暴後,田家炳的企業和田家炳基金會的

收入受到影響,以至於出現捐款承諾難以兌現的問題。為讓捐款計劃順利實施,83歲高齡的田家炳,竟然將自己居住了38年,金融風暴前價值過億港元的別墅,以5600萬港元的價格低價賣掉,然後把全部的款項投向了內地的學校。

“那時經濟比較糟糕,但我已答應要給一些機構捐款,人家做了計劃。所以決定賣掉房屋。”

而據當時的香港媒體報道,5600萬的售價,比當時估算的市值高出了約300萬。後來,田家炳曾講述其中的原因。原來,買家是香港人,太太來自臺灣,見到自己的先生在與田家炳討論房子的價格,就勸說丈夫再加些錢,支持一下田先生做好事,也算作是他們自己為教育事業出份力。

田家炳昨日去世,舟山也有他捐赠的学校!

大屋賣出後,田家炳就在大屋不遠處的公寓樓裡,租住了一套130多平米的單元房。田家炳曾笑稱自己變成了“無殼蝸牛”,但他毫不在意,因為他認為,賣出房子最大的效用就是自己答應別人的承諾得以兌現,而這筆錢又可以捐出20幾所中學,這種效益會比自己住大得多。

被問到後來有沒有心疼過,田家炳則回答:“看到一幢幢教學大樓的興建,聽到萬千學子朗朗悅耳的讀書聲,不但經濟效益更大,而且精神上的安慰也好得多。”

2003年,為了幫助香港理工大學和城市大學從政府爭取到更多配對資金,在捐出自己承諾的款項,又一時拿不出那麼多現金的情況下,還貸款600多萬港幣捐獻給了很多大學,這也成為香港公益事業中絕無僅有的美談。

2005年,為提前清付落實的項目捐款並擴大捐資,田家炳還將13萬平方米、高24層的田氏廣場售出,獲得款項近3億港幣,將其全數捐獻給了數十所大學、中學。

田家炳昨日去世,舟山也有他捐赠的学校!

最怕的不是錢捐得多

而是學校辦不好!

慈善從來不是數字上的逐力,對這一點田老很清楚。他說,他雖然不是最有錢,但一直在儘自己的綿力。“捐資又不是浪費,它帶來的收穫和產生的效果,絕對大過放在自己的口袋裡。”

“什麼是富?擁有什麼才叫滿足?身家1億和10億在生活享受上沒什麼區別。最重要的是把錢用出意義來。我的生活過得不苦,精神上又能得到安慰,這才讓我感到真正的幸福。”

據說,每建一所學校,田老都希望能親自去給學生“打氣”。對此,田老自己回應:“能去的我都希望去,去到也只是講故事而已,給小朋友說些“腳踏實地”的故事,因為,捐贈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最關鍵是“育品德”。我有時會對老師說,‘我捐錢蓋了樓,不用你們感謝我,你們能把我捐資的學校辦好,我還要感謝你們’。我最怕的不是錢捐得多,而是學校辦不好!”

“如果你的教育做不好,學校做不好,把田家炳三個字寫上去,不但不會榮耀田家炳,反而會醜化田家炳,家長就會講,兒女千萬不要送到田家炳學校讀書,那田家炳,就會是個恥辱。”

98歲時,在田家炳基金會攝製的視頻中,田老依然覺得“將來還有好多自己要努力的地方”。

有人曾問過,田先生一生獲得榮譽、頭銜無數,哪一個最讓他開心和看重?他說,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田家炳星”。那是天文學家們艱苦探索的成果,卻用上了他的名字,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榮耀。

不遠的昨天,一位叫田家炳的先生為祖國的教育傾盡力量,遙遠的太空,有一顆小行星,它的國際編號是第2886號,它沿著橢圓軌道繞日運行,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三億五千多萬公里,它繞太陽運行一週需要3.6年,它也叫田家炳,為了紀念這位先生,他,曾為祖國的教育傾盡力量……

田家炳昨日去世,舟山也有他捐赠的学校!

至今,田家炳在全國範圍內累計捐助了大學93所、中學166所、小學41所、專業學校及幼稚園19所、鄉村學校圖書室1700餘間。全國34省市區,都有田家炳學院或田家炳中學。

老先生雖然走了,但他留下了教育的希望,

這一份希望會激勵所有的定海學子

帶著中國的希望奮勇向前!

望田家炳老先生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