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坑爹钱,夹锡减值的崇宁重宝

这种坑爹钱,夹锡减值的崇宁重宝

这种坑爹钱,夹锡减值的崇宁重宝

崇宁重宝系北宋徽宗崇宁年间铸,为隶书铜、铁大钱,制作多精好,存世较多。

北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为解决财政困境,铸造崇宁通宝和崇宁重宝折十对钱,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停铸。

崇宁重宝钱文隶书,古朴方正,严谨庄重,法度固定。有人认为,崇宁重宝钱文也是徽宗所书,但史无定论。重宝版别几百种,面背记号多,常能见到的有花穿、决文、面星、背星、背月纹等。

崇宁重宝一枚重量在10克上下,相当于崇宁通宝小平钱3枚的重量,但是它要当10枚小平钱花,当时百姓把小钱贮藏起来或被销铸为当十大钱,造成小钱奇缺。

也有一种说法,“崇宁重宝”钱文是奸相蔡京书写的。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他屡罢屡起,被称为“六贼之首”。蔡京搜刮天下,打击异己,陷害忠良,镇压起义农民,恶迹昭著,臭名远扬。蔡京人品坏,但字却写得好,有人评他的字“欹侧姿媚,功力深厚,有严谨宽博豪纵之气”,赵佶爱其书法,就让蔡京书写“崇宁重宝”钱文。蔡京书写钱文的“崇宁重宝”为夹锡钱(即在铜钱中加有大量铅锡的合金钱)。史料载:“蔡京主行夹锡钱,其法以夹锡钱一折铜钱二。”照此折算,人们手中的财富有一半被抢走了,这不是明摆着坑爹吗。老百姓不认可,群起而抵制。蔡京恼羞成怒下令对拒用夹锡钱的人“听人告论,以法惩治”。强行推行夹锡钱的结果是人心浮动,货币购买力下降,最后民众被逼无奈,揭竿而起,爆发了方腊、宋江起义,对北宋政权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