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心血管所副所长李建平教授:别等心梗了才管“坏”胆固醇

这两天在朋友圈传播一篇文章,题目是“沈阳一男子突发心梗,老婆用急救跑赢死神……”。看完文章,为心梗的发病的凶险而心惊,同时又为这位太太有超强的心梗急救意识而点赞!

北大医院心血管所副所长李建平教授:别等心梗了才管“坏”胆固醇

心梗虽然凶险也能预防,定期查血脂,关注“坏”胆固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平教授说,心梗确实是非常凶险的疾病。严重的心梗甚至可以在几分钟内,就夺走人的生命。

平时不是常锻炼嘛?怎么会心梗呢? 李建平教授说,现在很多患者同时有多种高危因素,比如年龄、高血脂、吸烟等,即使平时锻炼,但未必做过心脏血管CT和相关的心血管专业检查,因此并不了解心脏血管的状态。很有可能在在开始锻炼之前,就因为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而导致血管出现斑块、冠状动脉狭窄,而这些病理改变在早期往往是没有症状的,很难察觉。

北大医院心血管所副所长李建平教授:别等心梗了才管“坏”胆固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平教授

李建平教授指出其实心梗是可以预防的。心梗的发生与坏胆固醇密切相关,血液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多,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如果斑块正好在心脏三根血管里,一旦斑块破裂堵塞住血管,则可以在几分钟内造成心肌坏死、如抢救不及时很可能死亡。甚至,如不及抢救,患者就已经失去了生命。

李建平教授特别强调指出,居民应该定期进行血脂检查,知晓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评估患病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一旦发现血脂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

心梗再发风险高,一年内心梗患者要坚持服用他汀,控制“坏”胆固醇

李建平教授讲到,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心梗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梗不仅死亡率高,而且再发的风险也是非常高。因此得了心梗后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很重要。

北大医院心血管所副所长李建平教授:别等心梗了才管“坏”胆固醇

心梗再发风险高的原因其实很明确,心梗的病因是由于心脏血管因为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长期作用后,血管壁被破坏,血管内形成了斑块并破裂,堵塞心脏血管,不能给心脏及时供血,从而发生了心梗。心脏血管的这种病理改变,就如同外伤后的皮肤,恢复到稳定状态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这种恢复是需要服用药物长期作用后才能稳定,在发病后的早期是很容易再次发生心脏血管的堵塞的,因此,在心梗发病后的至少一年内心梗患者都要坚持服用药物,确保心脏的血管状态恢复到稳定。

预防心梗再发的治疗中,他汀类药物是非常重要的,他汀类药物一方面就像血管内的清道夫,可以清除血液中“坏”胆固醇;另外他汀类药物还有稳定斑块、避免斑块破裂堵塞血管的作用。因此得了心梗后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TIPS:他汀类药物使用三原则

无论是预防心梗发生还是预防心梗再发,他汀类药物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应该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1、早期启动。为了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高危患者应该把“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下来;此外,由ESC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联合发布的最新版《血脂管理指南》指出:“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指南强调LDL-C应该越低越好。至少应该降到<70mg/dl或者1.8mmol/L。

2、足量应用。为了有效地清除血管里面的“坏胆固醇”,应该使用足量的他汀剂量。

3、长期坚持。得心肌梗死的患者,血管壁的内皮普遍不好,支架手术和搭桥手术都是通过抢救技术把最致命的血管“堵塞部位”疏通,但是不可能像更换汽车零件一样随意更换掉心脏上所有的血管,患者的血管壁的“内皮”依旧是患者经年累月长期受损的“内皮”。这样“坑洼班驳的内皮”较之“干净光滑的内皮”,当然更容易“钩挂”上更多血液里的坏胆固醇,甚至形成新的斑块。这样就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每天通过药物来作用于全身血管(当然也包括了犯罪血管), 来控制疾病进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