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这个世界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人间世》:这个世界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01

几天前,4岁的女儿半夜发高烧,我们连忙带她去医院输液。

夜间的医院虽然只有急诊,但来求助的患者依旧不少。

值班医生也好,值班护士也罢,一如白天般忙碌,没有困倦之意挂在脸上。

或许他们早已习惯这种昼夜不分的工作。

我之所以喜欢看一些有关医疗主题的纪录片,就是因为,在医院中,我们迎来生命的诞生,也见证生命的结束。

没有任何一个场所,能像医院一样,可以负载如此众多的世事悲欢、人情冷暖。

最近刚刚看完一部十集国产纪录片,它在2016年播出后,就引起了医疗行业内外、尤其是普通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

拍得太真实了,太触碰人心了。

有网友评论:一集一集哭到第10集,如果有20集就可以哭到20集。

它就是

《人间世》,豆瓣评分9.6分。对于一部国产记录片来讲,这个评分可以用“罕见”来形容。

02

《人间世》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卫计委联合策划拍摄。

八个摄制组,两年的拍摄期,在总导演周全的带领下,《人间世》摄制组把摄像机搬进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医院,为观众奉献出了众多关于生死的故事。

第一集《救命》,讲述医院急诊科和心脏手术的故事。

第二集《理解》,讲述上海120急救人员工作中遇到的困扰。

第三集《团员》,讲述关于器官捐献的故事。

第四集《告别》,讲述上海静安临汾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病房里的故事。

详细的内容不再为你一一叙述。

光是看每一集的标题,便可以感受到,这部纪录片所关注的焦点,远远不止医患矛盾这种单一维度。

整部纪录片,充满了社会责任及人文关怀的温情,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些在医院的医生和患者,他们背后的故事。

03

第一集《救命》,拍摄地点就是上海瑞金医院的心脏外科和急诊科。

而拍摄的内容,更是打破了常规。因为它记录的,是医院抢救病人却失败的案例。

这在正面宣传为主的国内纪录片中,很少见。

朱建峰,32岁,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引发了急性心衰,被送往瑞金医院心脏外科进行抢救。

好几名医生轮换着为他做心脏复苏,一刻不敢停止,甚至紧急做手术时,依旧在不停地按压。

虽经心脏外科众多医生的奋力抢救,终究还是无力回天。

拼尽全力,却还是失败,参与抢救的医生难掩沮丧、落寞。

邹磊,24岁,因为海鲜中毒被送往医院抢救。

医院决定冒险进行血液净化,这是一个风险巨大的急救措施。可能是救命稻草,也可能是致命凶手。

刚从血库调来的血很凉,血液加温器又来不及调配,医生就轮换着用双手、胸口、腋下温暖着这救命的鲜血。

急救科副主任医师车在前48小时没有合眼了,共抢救了三位病人,一位80多岁、一位70多岁,一位就是24岁的邹磊。

但很不幸,前两位抢救过来了,最年轻的邹磊抢救却失败了。

疲惫不堪的医生车在前神情落寞,他们寄予最大期望的,往往却都是最难成功的。

这就是这部纪录片独特之处。

它拍摄医疗题材,但不过度渲染医生的回春妙手,而是客观地展现医疗技术的局限性。

这种正视客观事实的态度,值得人们尊重。

医生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失败。而是面对这样的失败带来的种种挫折时,如何不丢失最初的那份热情。

04

医患矛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一旦有新的冲突案例在舆论场中出现,无论是医生被伤还是患者被误诊,统统会撕裂公众的情绪伤口,造成社会群体性的焦虑与阵痛。

冲突发生于医患双方之间,却又多数不是双方的责任。医生和患者,只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医疗体制弊端下,最先产生痛感的神经末梢。

后边的九集,涉及120救护资源紧张、器官捐献、临终关怀、生命与生育权的选择、失独家庭等等话题。

每一个话题,既是关于医疗的,更是关于社会的,都有沉甸甸的分量和说不尽的复杂滋味。

有观众在《人间世》中,看到了医生的伟大、辛苦以及不被理解,亦感受到了医疗技术的局限性。

也有网友从另一个角度对《人间世》进行了解析,认为许多观看《人间世》的观众只顾流泪感动,却忽略了中国医疗体制中令患者及家属深受其害的种种顽疾与弊端。

本片多从医生的角度进行解读,仿佛医患矛盾的原因,只是患者不理解医生造成的。而对以药养医、民营医院过度医疗、医生收红包、排队五小时看病五分钟等等现实医疗体系的弊端避而不谈。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不能为了感动而感动,不能在道德的半山腰上就开始痛哭流涕。

05

我对此的看法比较中立。

一部纪录片,它承载的责任是有限的。你不能奢求它将故事背后的所有问题全部深刻剖析展现。

而且这十集的内容中,有描述医生的辛苦与委屈的、有描述医疗技术局限性的。

但也有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器官捐献的困境、临终关怀、女性生育观念转变、失独家庭等等其他深刻社会话题,并不涉及医患矛盾。

而且,能将镜头如此近距离且真实的对准医院及患者,真实展现医生对待医疗技术局限性的无奈,以及患者及家属面对疾病的种种情感挣扎。

这已经达到一部优秀纪录片的标准了。

我们不能因为它展现不了全部事实,就否定它为展现局部真实而付出的努力。

06

当然,从个人观影经验来讲,本片也有一些问题。

比如,作为一部记录片来讲,全片背景音乐使用的过多过满。

较为充溢的感情色彩,淡化了所要探讨的影片主题的深刻性、严肃性,给人一种煽情过度的印象。

打个比方,导演本来可以将本片拍成纪录片中的《红楼梦》,但我对一些情节的观感,却有点像看《知音》和《故事会》。

我个人是不太喜欢有配乐的纪录片。

我认为,一部纪录片,应当尽量客观中立,不应掺杂过多拍摄者的个人情感在内。

背景音乐的选择与使用方式,恰恰反映了拍摄者的态度立场及好恶。

而这,又是拍摄纪录片的大忌。

07

比如拍摄儿子送别病逝的父亲时,背景音乐是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忧伤的曲调,配以悲伤的画面,当然能令观众情不自禁地落泪。

但是,这样的感动,究竟是观众感悟到了人生悲欢的无奈,还仅仅是触景生情的情感传染?

类似的场景在片中还有很多。

父亲在孩子的放弃治疗同意书上签字时、妈妈在病床前最后看一眼去世的儿子时、怀孕期间查出了绝症的癌症孕妇,选择生完孩子再治疗时。

《人间世》对于医院中这种生离死别场景的过多展现,使影片在观众涕泪交加的情感泛滥中,冲淡了主题的鲜明提炼和深刻挖掘。

作为对于被拍摄者背后故事的挖掘,《人间世》也比较浅,更流于对片中人物表面悲喜情绪的记录。

这一点,另一部关于武汉中南医院妇产科的纪录片《生门》就做得较好。

《生门》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真实刻画患者内心的情感利益纠结,无论自私的本质还是无私的人性,统统不掩饰也不过誉,只是尽量真实展现出来。

而不是在冷酷的事实与人性之上,罩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道德光晕。

08

当然,之所以给《人间世》认真挑一些毛病,我还是觉得这部纪录片是可以更优秀的。

这个世界,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国人习惯于优生,却不习惯于优死。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

像这样充满哲理性的台词,在纪录片中处处可见。

这部《人间世》,是关于医疗的,也是关于社会的,更是关于人性的。

本片看完,可以令我更为深刻地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

能拍摄出这样优秀的国产纪录片,我感谢导演周全和制作团队,他们是一群优秀的、值得钦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