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蘇教師資格-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情分析及備考指導

一、考試目標

主要考察申請教師資格人員的下列知識、能力和素養:

1.教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論、學生髮展、教師發展、小學組織與運行的基礎知識,能夠針對我國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學生指導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小學生身心發展、思想品德發展、醫療、保健、傳染病預防和意外傷害事故等方面的相關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有針對性地設計並實施小學教育的有關活動。

3.管理班級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小學班級管理、班隊活動組織,以及與學生、家長、社區等溝通的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設計和組織班級管理活動。

4.學科知識和運用能力。具有小學有關學科、學科課程標準、學科知識整合的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開展學科教學活動。

5.教學設計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小學生學習需求分析、學習內容選擇、小學教案設計、小學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完成指定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

6.教學實施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小學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的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和開展教學活動。

7.教學評價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小學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的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

二、考情分析

2018年下半年全國教師資格統考將在11月份舉行。分析歷年考試真題可知,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試題型和形式基本保持不變,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150分。報告分數120分,摺合分70分及格(卷面分數要確保達到96分以上考試就沒問題)。考試模塊包括教育基礎、學生指導、班級管理、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6個部分。

現總結分析歷年真題,把握其命題規律、知識點考查形式、考查知識點分佈等特點,幫助考生從整體上明確考試方向,促進考生從整體上把握各部分內容。

1.試卷結構及題型分佈

2018江蘇教師資格-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情分析及備考指導

從表1中可以看出教育基礎知識考試主要考查四種題型,分別是單選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教學設計題。單選題佔27%,簡答題佔總分值20%,材料分析題佔總分值的27%,教學設計題佔總分值的27%。幾種題型分佈較平均,所以我們對於這幾種類型的題都要高度重視。

2.歷年真題各模塊分值情況

2018江蘇教師資格-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情分析及備考指導

教育基礎模塊主要是以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為主,其中側重於單選和簡答。考試難度中等,較為常規。本模塊所佔比重較大,是六個模塊中所比重最大的章節,超過三分之一。在教育基礎模塊中主要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新課改、教師專業發展等章節。其中教育學部分比重大於心理學部分。重要程度依次為教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重點章節,需要重點識記。

學生指導模塊主要是以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其中側重於單選。考試難度偏難,主要是因為涉及到認知發展、品德發展以及學習理論等理論性較強的部分,理解性較強,知識點相對枯燥,但是多佔比重不大。重點章節主要集中在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小學兒童的學習、德育以及小學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重點章節,重在理解。

班級管理模塊會涉及到單選題、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本模塊波動幅度較大,但近幾年考試比重有所上升,題型較為靈活。重點章節主要集中班級與班級管理、班主任與班主任工作。需要考生在理解基礎上進行運用和分析。

教學設計模塊主要是以單項選擇題、教學設計題為主,也出現在過材料分析題(2016年上半年),但是主要還是考查教學設計的能力。本模塊重點在於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題所佔比重較大,技巧性較強,容易拉開分數。因此,需要大家掌握一定的技巧,並多加練習。

教學實施模塊主要是以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為主。其中材料題較為固定,每年均會有所涉及,主要考察大家教學過程的實施能力。難度適中,靈活運用相關教學原理分析材料,需要重關注教學的原則與方法、課堂教學實施以及學習動機。本章節主要做案例分析練習。

教學評價模塊主要是以單項選擇題為主,所佔比重小,一般每年出現一道單項選擇題。難度較為簡單,重點考察教學評價的類型、功能。不需過多重視,簡單備考即可。

大家現在對近幾年考情有了大體瞭解了,接下來就進入有針對性的複習吧!

三、真題再現

(一)單選題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作用的因素是( )。

A.遺傳 B.環境 C.個性差異 D.個人努力

1.【答案】:B。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在人的發展中,周圍環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題選B。

2.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攤上的蘋果,被老師叫到了辦公室。老師批評他:“為什麼總是拿別人的東西?”小林低著頭回答:“我也知道不對,就是有時忍不住。”這說明小林最缺乏( )。

A.道德認識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為教育

2.【答案】:C。解析:小林在德育過程中,認知沒有問題,但總是“管不住自己”是因為意志力不強,應當加強對他的道德意志教育。

(二)材料分析題

1.小明以前是個開朗活潑的孩子,但最近班主任王老師發現他不太愛講話,沒有以前愛說愛笑了,上課總是心不在焉,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課下也不喜歡和小夥伴玩耍,甚至頻頻出現遲到、打架等違反紀律的行為。為了更好地幫助小明,王老師去家裡進行了一次家訪,卻意外地發現小明的父母正在鬧離婚,這件事極大地影響了小明的學習和生活,小明委屈地跟老師說:“王老師,我的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他們都不要我了嗎?”看著小明的眼神,王老師心疼地抱了抱他。

請針對以上材料,分析小明成績下降的原因是什麼,並幫王老師提出幫助小明的具體措施。

【參考答案】

(1)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來看,小明的歸屬和愛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由於父母離婚的事件,對小明的情感造成了較大的傷害,都使小明感覺與周圍環境日漸疏離,而情感上的變化造成學業上的困難,沒有得到家庭、集體、同學和朋友的關懷和愛護,最終導致其無心學習、成績下滑。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有五個層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只有低層次需要得到部分滿足之後,才能產生高層次的需要。小明是因為沒有得到歸屬和愛的需要,所以求知需要下降,導致成績的下降,這也是小明成績下降的主要原因。

(2)幫助小明擺脫困境,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①對於教師自身而言:教師多多關心小明,用愛給予小明情感上的滋潤、行為上的激勵,呵護其稚嫩的心靈;在教育教學中善於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利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對小明進行鼓勵教育,增強小明的個自信心。

②對於家長而言:家長和小明多溝通交流,在小明需要的時候給予關心,讓小明真實體會到父母的重視和愛;

③對於集體而言:教師和班級可組織集體活動,利用全班同學的力量加強對小明的關心與愛護,使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進而激發他的學習動機;

④對於小明而言:小明應該轉變心態,把精力放到學習知識、提高技能上來,雖然由於父母工作需要環境時常發生變化,但小明可以學習提高自己的環境適應能力,建立對這種生活的適應感。每到一個新環境中,結交新的朋友,開始新的生活,融入新的環境。

以上就是教資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情分析及備考指導,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最後,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