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摳門」 暴露新中產家庭理財難題

2017年,一個“油膩”將中年人徹徹底底的黑了一把,而在“油膩”一詞大熱背後,正是當代新中產所面臨的恐慌,尤其是財富增長的焦慮。據調查顯示,新中產家庭基本為有房一族,房屋平均價值在500萬元以上,八成以上的新中產家庭購置了汽車,平均購車價格在25萬元以上,九成以上的新中產有出國旅遊經歷,他們更熱衷看世界。

但新中產由於所處的特殊地位,需面對成家立業、房貸、車貸、贍養老人、教育子女等壓力,甚至是很多外表看似風光無限的新中產家庭,實際上都活得小心翼翼。可以說“上有老下有小”,養活這麼一大家子的新中產,每個月收入除了必要的開支,還有房貸、車貸要付,所剩無幾,資金流不敢斷甚至連病都不敢生。

就如同近期一部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的一句“誰家還沒個病人”赤裸裸地戳到新中產家庭的生存痛點,誰能保證這一輩子自己和家人不生病呢?但面對可能到來的各類開支,新中產家庭又將如何面對?

“摳門”成新中產家庭媽媽的縮影

一則160秒的短片,將一個新中產“二胎”家庭的生活方式表現得淋漓盡致,用孩子視角和“摳門”媽媽的形象,完美呈現了新中產家庭的生活狀態和心聲,同時又講述了家庭在面對重大支出之時如何沉穩應對,如此溫情又直擊人心的短片,相比《我不是藥神》在網絡上又刷出了另一股清流。

事實上,短片中的新中產家庭收入並不低,每月公公婆婆退休金與家庭的工資收入近4萬元,同時還在財富星球(互聯網金融平臺)、銀行定期、股票、基金等渠道進行了綜合投資,甚至有網友粗算,光在財富星球與銀行進行定期的投資本金估計就有200萬元,為何還會出現焦慮呢?事實上,短片中的新中產家庭所面臨的情況恰恰是當前社會中廣大新中產家庭的一個縮寫:

老人贍養方面:雖然71.5%的新中產人群的父母有常規醫療保障,但面對突發而來的重大疾病之時依然難以應對。

子女教育方面:調查顯示,78.9%新中產人群家庭在子女課外教育上的年消費達1萬元以上;超過半數的家庭在課外教育上的年消費達2萬元以上,佔比52.3%,26.6%家庭在課外教育的年消費在3萬元以上。

或許正因如此,短片中“二胎”家庭的媽媽需要有更強大的內心,去面對生活中的瑣碎消費:她責備老公給孩子買昂貴的VR眼鏡;與菜販磨嘴皮子,只為省下幾塊錢;買四種穿法的衣服;用孩子的洗澡水泡被罩……可也正是這位媽媽,在家裡老人生病時,卻從容不迫地跟醫生說:“錢不是問題,多少錢我們都治!”帶孩子上有外教的小班化學校,可以說,媽媽前後形象的強烈反差對比,不失溫情的劇情變化,賺足了網友的眼淚,讓不少網友稱“這不就是自己的母親嗎”?

正如網友所言,影片中的媽媽形象是眾多新中產家庭媽媽的縮影。她們深知開源節流的重要性,於是一面抓住全家人的工資卡,把錢都花在刀刃上,能省則省;一面又通過適當的理財投資為家庭財富錦上添花。而如此耗費心血地未雨綢繆,也只是為了讓這個家庭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所有遇見。這其實也是宣傳片強調的內涵:“原來所有生活的吝嗇,都是為了更慷慨的面對,所有的經歷,都讓生活更值得珍惜。”

媽媽“摳門”暴露新中產家庭理財能力不足

現實生活中,新中產家庭在資產配置過程中,往往因理財能力不足,雖然有錢但尋找不到正確的理財渠道。

據調查顯示:新中產進行投資的目的,希望資產增值的比例高達58.3%,同時25.3%的新中產希望資產能保值,此外,超三成的新中產家庭甚至對各自理財渠道不夠了解。可以說,新中產家庭的理財投資需求正不斷增長,但由於各種原因致使他們無法尋找到一種相對專業、穩健且適合他們的投資方式。

而短片中所展示的家庭,雖然家庭有著看似不菲的收入,但作為家庭財務大臣的媽媽依然格外的“摳門”,靠著“摳門”省下的錢,將其分散在財富星球(互聯網金融)、銀行定期、股票、基金等各個渠道,通過簡單有效的方式,儘可能提高收益的同時降低了風險,同時還保障了資金的流動性。

比如在家中老人突然病重急需用錢之時,“摳門”的媽媽才能有底氣跟醫生說,“錢不是問題,多少錢我們都治”!畢竟身處夾心層的新中產家庭,需要面對孩子教育、老人贍養等眾多問題,還要預防可能出現的家庭重大變故,必須防範於未然,就如同短片結束之時,媽媽道出了“摳門”的真正原因:只為能從容面對和生活的所有遇見。

妈妈的“抠门” 暴露新中产家庭理财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