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营销的三重境界

喜欢武侠的人知道,武侠小说里常常把一门武术的修炼分成若干境界。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也曾经将写诗词分为三个境界,后人将其引申为人生的三个境界。

第一重境界

夜里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描述的是一个苦苦追求,孤独寂寞的过程。

第二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说的是为了追求千辛万苦,却勇往直前,执着不悔的样子。

第三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写的是一种云开雾散,豁然开朗的情景,大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思,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当下最火,将来相当长的时间依然还会很火的社交营销,大概也可以分为这样三重境界。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将其概括得稍微简单些:第一重境界,诱之以利;第二重境界,示之以趣;第三重境界,导之以信仰。

第一重境界,所谓诱之以利,就是企图依靠给点小恩小惠,来勾引客户,并留住客户。这种事大概都是有钱的土豪干的事情。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最常见的以抽奖、派发红包等方式,直接给客户某种好处的方式,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很多粉丝,但是怎么去维护这些粉丝,却是非常伤脑筋的事情;

第二种情况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产品的性价比,物美价廉,就是给客户的最大恩惠。这种方式,一方面需要企业良好的运营机制,以足够的实力保证产品品质和价格低廉,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度投放广告,保证曝光度。市场上这种企业和产品不在少数,而且不乏成功者。

第二重境界,所谓示之以趣,就是靠展示自己的产品,引起客户的兴趣。这明显比第一重境界的人高明很多。不是有前辈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话,最可以看出兴趣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沉迷于游戏?因为发自内心的极大兴趣呗。为什么“专为发烧友而生”的小米如火如荼?因为小米充分捕捉了米粉的兴趣所在呗。当然,也不是说引起了兴趣,就取得了成功。首先,需要想办法长时间让一群人对自己保持兴趣,也是挺不容易的事情;其次,每个人的兴趣可能随时都在改变,要时刻把握,实在是太难了。

第三重境界,导之以信仰,就是用一种信仰来引导客户,使客户成为有着某种信仰的圈子里的人。虽然我们不能说一个人的信仰是不可以改变的,但是至少是无法轻易改变的。信仰的力量,那可就厉害去了!远的不说,前段时间巴黎《查理周刊》因为被认为刊登讽刺伊斯兰教的内容而被集体枪杀,还有世界瞩目的“圣战”,信仰的力量从中可见一斑。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对于一个人来说,信仰肯定比兴趣更加稳固。信仰跟社交一起结合,信仰就会像滚雪球一样,粉丝因信仰而关注你。因信仰而转发,是完全自发的,这种粉丝的级别是最忠实的信徒。用一个可能不太精确的数据来说明,一个信徒的价值等于1000个对你感兴趣的粉丝,等于10000个受你恩惠的粉丝,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就是

Darry Ring,购买需要身份证,每个人一生只能购买一枚,能够在网上查到购买记录。“一心一意”的爱情态度,“一生一世”的爱情长度。听起来就让人感动。DarryRing就是这样,专门针对相信真爱的人,“一生一世只爱一个人”,就是他们的信仰。这种信仰,不仅吸引了严格遵守这个信仰的人,也吸引了那些急于要向伴侣表达自己的爱情宣言的人。购买Darry Ring,本身就是一种宣言。

据说某传统行业机构要给Darry Ring颁奖,叫“最营销奖”,Darry Ring却谢绝领奖,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根本不懂传统营销,从不打折,也不玩饥渴,更不会请代言。不但不请代言,明星求婚购买还得经过

Darry Ring的真爱评估,因为是一生唯一真爱,娱乐圈分分合合的似乎风险太大,按DR族一句话,敢说自己用Darry Ring的明星都需要勇气,所以娱乐圈明星一公开自己是DR族的都能成一大新闻。

当然,我们并没有说孰对孰错,谁是谁非。毕竟没有谁出生就是武林高手。如果只有做第一重境界的本事,却妄图做到第三重境界,那是不知天高地厚;如果可以做第三重境界,却停留在诱之以利的水平,那是愚蠢。总之,选择自己合适的,做好当下,同时不忘记、不放弃追求更高境界的理想,那就离成功不会太远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