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院士,他不是「藥神」,卻帶給白血病人生命的希望!

這段時間《我不是藥神》的放映,

劇中白血病人吃天價藥的事似乎成了死循環,

研究機構需要高額的藥價來維持研究,

病人卻根本承受不了如此昂貴的價格。

這位院士,他不是“藥神”,卻帶給白血病人生命的希望!

但在大家對此感到失望至極時,

有人提到了這位著名的血液學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他帶領團隊在實驗室經過八年奮鬥找到全反式維甲酸這一藥物,

用於治療最為兇險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最終陳竺、陳賽娟院士等共同努力,

創造性提出“上海方案”,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也成為首個可治癒白血病。

這位院士,他不是“藥神”,卻帶給白血病人生命的希望!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曾是白血病中最為兇險的一種,

很多病人往往搶救幾小時後就死亡了。

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全世界範圍內也對此病束手無策。

七十年代,王振義以驅邪歸正、誘導分化的方法著手。

帶領學生在8年時間裡不斷試驗,不斷篩選,

最終發現了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有顯著效果,

儘管中間經歷了被質疑被否定的過程,

但他們堅持不懈,最後得到了醫療界的公認!

這位院士,他不是“藥神”,卻帶給白血病人生命的希望!

而明明只要他申請個專利,

就可以坐收萬貫錢財,

但王振義院士一心只想救病人,

根本不去考慮申請專利的事情。

該特效藥一盒僅290元,

且已納入醫保。

2010年,王振義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500萬獎金他捐出了450萬。

時至今日,94歲的王教授依舊奮鬥在醫院一線。

這位院士,他不是“藥神”,卻帶給白血病人生命的希望!

對於王教授來說,最開心的事就是看到病人痊癒。

患者為感激他送給他的禮物都小心保存起來。

而如今,他依舊帶著很多學生,關心研究工作,

鼓勵下一代青年醫生不斷努力!

因為他說50年過去了,人類只攻克了一種白血病,

還有二十多種白血病需要我們去攻克,

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啊!

這位院士,他不是“藥神”,卻帶給白血病人生命的希望!

從王振義到陳竺、陳賽娟,

上海血研所兩代科學家,

以“有勇氣,並且尊重科學”的信念,

開創了全新的白血病治療理念和診療方法。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曙光,

就是這群人讓病人無需再為買藥而擔心。

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這應該是對王教授最好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