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紫砂壺還想增值?糊弄鬼呢!

來過宜興或者去過紫砂壺專賣店的朋友肯定知道,門口的紫砂壺是幾十上百塊錢一個、店內底層的紫砂壺是幾百元一個,而高層展櫃的紫砂壺一般都在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拋開“幾十上百”的不講,問:“同樣把全手工的石瓢,做工、型體都不錯,泥料也都是你說的原礦,為什麼這把800元、那把7000元?”答:“7000那把某某(有職稱)人做的,他是……,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將來還會升值。”顧客聽了心想:“喔,原來我喝茶的玩意兒還能做理財啊。”

這樣的紫砂壺還想增值?糊弄鬼呢!

那問題就來了:“按照這個邏輯,一把壺的好壞除了決定其購買的價格外,還決定了它未來是否可以保值增值,換言之,也就是收藏價值。”這是真的嗎?真有收藏價值?

近年來,宜興紫砂界“職稱”評定之風陡然而起,就拿我來說吧,平均兩天便有一個所謂的“相關機構”邀請評定“職稱”的電話,每每拒絕,每每依舊,弄得我是不堪其擾。

在紫砂界,職稱等級上升伴隨著作品價格的提高已經成為一種風氣,造成了唯“職稱”論。

這樣的紫砂壺還想增值?糊弄鬼呢!

在有了技術職稱頭銜作品就能賣出好價錢的誘導下,很大一部分從業人員開始在職稱上動了歪腦筋。他精力也不放在專業上了,天天就想著搞到職稱,多搞幾個職稱,搞幾個名氣大的職稱。甚至,有些原本開小店、賣雞蛋餅的,這些原本和紫砂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因為自己身份證有“宜興丁蜀”四個字,也開始冒充大師,兜售作品。

這樣的紫砂壺還想增值?糊弄鬼呢!

有的人說,不是有專業的查詢網站嗎?名字、身份證一對便知。呵呵,所以就有了這些現象:有的瞄準和自己同姓,而且有名氣的藝人,索性直接改名;有的搞個假身份證,不單名字,連身份證號碼都一樣。說真的,如果哪天查詢網站上有藝人的照片,我想會不會有人乾脆去整容。

這種種問題,就造成了另一個無奈的現象:一些只會老老實實做壺的民間手工藝者,他們的作品品相上乘,貨真價實,但卻沒有合適的銷售渠道,只能給“大師”代工,結果主顧買的都是“有職稱”“不會做壺”的“大師”作品。

這樣的紫砂壺還想增值?糊弄鬼呢!

有朋友說:那就找網上壺商買啊,宜興作為一個全國經濟十強縣,信息很暢通,做壺的都是二愣子嗎?很少有實力派工手願意把自己的作品給壺商,因為壺商要麼跑量,要麼壺價給你壓到底部,有工手抱怨:“15把壺5天完工,給我2500元,我每天不管家務事、不能生病、不能娛樂,工作12小時不止;別人“大師”找我代工,一把壺慢慢做,2000元穩穩當當。我的手藝就要這麼多,你多給我錢,讓我批量做,每把單價壓的不到一起代工的四分之一,我太累,而且做出來的壺不穩妥,我寧願不冒這個險,把每一把做好。以後除非我腦筋不對了,不然我還是選擇代工。”手藝人也是要吃飯的,他們也想精益求精地研究壺藝,但也必須要有經濟基礎的。家都顧不好,還談什麼藝術,這是個現實的問題!

問題又來了,工手的作品真的被低估了嗎?

按照我前面的話,有人要說:“你講的可謂聲情並茂,感人心肺,我們工手的壺價太低啦,我們是匠心做的,應該再高才對,玩壺的個個都很有錢,找工手買壺吧,個個都在撿漏,工手每賣一把都虧大了。”

這樣的紫砂壺還想增值?糊弄鬼呢!

現實呢?人都是不甘寂寞的。

很多工手不是鑽研技藝而是熱衷炒作,為了能把壺賣到高價於是乎你搬出祖宗十八代,我搬出師承一二三,你找大師合影,我找大師題詞;你花錢去買獎,我花錢去買證書,更有工手與商家狼狽為奸,惡意獲利。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我想問這些人,你以為那些買家真的傻白甜嗎?今天你忽悠了買家,買家不懂。當哪天他貨比三家的時候,你也別指望他還能在你這裡買第二把壺了。往小了說,這些人是斷了自己的財路,往大了說,是給這些願意為紫砂工藝買單的用戶對整個紫砂壺界有了一個新看法。如果每個人都搞一錘子買賣,以後我們的後代還怎麼來傳承我們的手藝?我們的規矩和我們的品德呢?那我們時常再談的匠心又豈不是一個笑話?各位如果覺得我危言聳聽,可把你三年前買的壺全部原價退回賣家,你看他要是不要!

聽到這,是不是左右為難、滿頭霧水、懷疑人生了?

其實,你可曾跳出來想想,市場經濟下任何東西都是一樣的。拋開泥料、做工、真假,甚至拋開你懂不懂紫砂,首先你自己想想有沒有抱著“花一百元,就買一百元的東西;花一千元,就買一千元的東西”的心思去買壺?如果沒有,那你註定買不到好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