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才华横溢,为何与宋徽宗相比,后人对李煜格外宽容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亡国之君。其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俱佳,以词的成就最高,对后世的词作影响巨大。

赵佶,宋徽宗,北宋亡国之君。其善书画,是工笔画的创始人,同时独创“瘦金体”,主张诗、书、画、印结合。

史书记载,宋神宗曾在赵佶出生之前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其子赵佶出生,据说“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

也就是说,赵佶可能是李煜的转世,转世的说法虽然不可信,但李煜和赵佶同样的文采风流,同样是亡国之君,命运确实很相似。

可是,为何后人对两位亡国之君的评价却大不相同呢?

1、与传统的正统观有关

传统史观认为,隋唐之后的正统是宋朝,也就是说我们是唐朝的后人,也是宋朝的后人。

因此,南唐之亡无法与宋朝之亡相提并论。

亡国之君、才华横溢,为何与宋徽宗相比,后人对李煜格外宽容

鼎盛时期的南唐

南唐的灭亡,是在唐朝之后的群雄逐鹿中失败了,是内战。李煜作为失败者,无非是能力有限,无法与赵匡胤争雄,同时并存的政权后蜀(孟昶)、南汉、北汉等等都是失败者,或者说输给赵匡胤也不算丢人。

亡国之君、才华横溢,为何与宋徽宗相比,后人对李煜格外宽容

宋朝的灭亡,却是整个传统的华夏文明区沦陷,在当时看来,是真正的被灭国,因此才有“靖康耻”的说法。

2、个人魅力不同

李煜,公元937年出生,南唐于公元975年被宋所灭,这一年李煜38岁。

赵佶,公元1082年出生,北宋于公元1127年被金所灭,这一年赵佶45岁。

应当说,国灭之时二人的年纪是差不多的,但是给后人的印象中,李煜是这样的:

亡国之君、才华横溢,为何与宋徽宗相比,后人对李煜格外宽容

而赵佶是这样的:

亡国之君、才华横溢,为何与宋徽宗相比,后人对李煜格外宽容

而且赵佶国灭之前还传位于儿子宋钦宗,给人的感觉已是一位老人了,其实并非如此。

亡国之君、才华横溢,为何与宋徽宗相比,后人对李煜格外宽容

同时,李煜与大周后、小周后伉俪情深,其故事为后人所传颂;反观赵佶一家老小被虏北上,受尽屈辱,最终死于今黑龙江。

3、词的影响力比书画要大

不可否认,赵佶在书画方面影响力巨大,但仍然无法与李煜在词领域中的地位相提并论。

亡国之君、才华横溢,为何与宋徽宗相比,后人对李煜格外宽容

同时,诗词的传唱远比书画更为广泛,李煜的亡国之词在一定程度上平添了后人对其的同情,比如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但无论如何,李煜也好,赵佶也罢,均是被皇帝耽误了的“文学家”、“艺术家”。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