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骨邀您细品饕餮盛宴 别样演绎别样《红楼梦》

三“口”为一“品”,一字即啖千般风味。八珍玉食入口为品,经典古籍藏心为品,人间清欢融情为品。自古文人多风流,哪位名士不饕餮?若要溯源食客之本,《红楼梦》可谓大流。不知,你是否还记得,红楼梦里的“一道”名菜?

一道点心——豆腐皮包子。

一道鲜汤——酸笋鸡皮汤。

一道下酒小菜——糟鹅掌。

一道海味——蒸螃蟹。

一道肉食——烤鹿肉。

……

每一珍馐,皆引人垂涎。而《红楼梦》,这部享誉中外的经典名著,更值得令人三尺垂涎。

小戏骨邀您细品饕餮盛宴 别样演绎别样《红楼梦》

87版红楼

最近,一部在豆瓣评分高达9.3分的电视剧——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火遍朋友圈。该剧由潘礼平团队执导,主演皆为9-13岁的孩子。

网络舆论顿时哗然:“这些小孩子能担得起《红楼梦》吗?”

而高评分和普遍好评的事实让公众对这些小孩刮目相看。

在这版翻拍中,“宝黛钗”以及一些丫鬟在年龄上与原著高度吻合,可谓是弥补了87版的唯一遗憾。这些十岁左右的孩子的表现也是非常惊人,他们超越年龄的表演技巧和极高的完成度令人赞叹。

小戏骨邀您细品饕餮盛宴 别样演绎别样《红楼梦》

黛玉初进贾府

小演员周漾玥泪点盈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丧母的悲楚、被迫离乡的无奈。

小戏骨邀您细品饕餮盛宴 别样演绎别样《红楼梦》

宝钗扑蝶

然而,这令人惊羡的表演与小演员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片花中,小戏骨们学喝茶、学走路、学坐姿…… 每一个细节都仔细研磨,力求还原经典。宝钗的扮演者钟熠璠更是为了适合角色的身材,每天坚持跑6公里,跳一千个绳。

小戏骨邀您细品饕餮盛宴 别样演绎别样《红楼梦》

小戏骨喝茶礼仪

小戏骨邀您细品饕餮盛宴 别样演绎别样《红楼梦》

小戏骨走姿练习

“做艺术家,不做戏子。”这是潘礼平传达给小戏骨们的一个理念。在愈加颓靡的影视市场上,艺术作品难以呈现出高品质,仅靠流量小生强拉收视票房。这直接导致了社会文化氛围浮躁浮夸、烂剧横行,使经典文化渐渐地被排挤出了人们的视野。

“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是一个关于读者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的排行榜单。令人痛心的是,《红楼梦》位居榜首,四大名著赫然在目。

小戏骨邀您细品饕餮盛宴 别样演绎别样《红楼梦》

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

的确,四大名著看起来与现代生活脱节比较严重:动乱的宋朝,腐朽的清末,或是乱世,或是玄奇。

因为距离性,似乎许多传统文化少有商业价值。

因为陈旧感,似乎看起来与这个发展迅速的快节奏社会难以融合。

因为晦涩感,似乎现代人感兴趣的更多的是快餐文化,是都市是校园中的感情纠纷。

因为耗时性,似乎更多人愿意刷刷微博打打游戏追追剧,而非投入长时间的精力看一本书。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良药苦口”,无论是绿林好汉,还是阆苑仙葩,无论是妖魔鬼怪,还是阴谋诡计,它既然留存下来,必有作为精华可取的地方。

光明日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叫做《我们为何还要阅读文学经典》。里面提到“当人们远离经典而不自觉时,他们的内心会越来越粗糙,并对这个多维世界保持着一份可耻的沉默,同时他们对自身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正义缺乏必要的、完整的、切入肌肤的认知与反思。”而四大名著的背后正是我国经典文学的缩影,对其传承更是我们对经典文化的拾遗。

然则何以重拾这些似乎被人遗忘的古籍?何以继承醇正的中华传统文化?答曰:唯有创新。

作为电视节目风向标,央视首先拿出行动:《中国诗词大会》里专家绝妙讲解,选手才华横溢,原本枯燥的汉字诗词变得趣味横生;《舌尖上的中国》以每一帧都能做成壁纸的品质演绎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让人垂涎欲滴;《叮咯咙咚呛》以现代实力唱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同完成融合创新任务,既有趣又有专业观赏性……

“如何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这也是当初潘礼平构思小戏骨项目的落点所在:通过儿童的出演来做一个桥梁,进行创新,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

小戏骨所演绎的《红楼梦》一来是对87版《红楼梦》的致敬,二来“超前”让我们的下一代提前接触我国经典文学,起到了在小朋友中很好的传播教育作用。此外,许多“大朋友”也被小戏骨们传神的演技打动,更是纷纷表示要重新回味红楼经典。

小戏骨邀您细品饕餮盛宴 别样演绎别样《红楼梦》

剧照海报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冲锋人,心中所保留的侠义与柔情,应该是那一百单八将的好汉,那斩妖除魔的四人,那金陵十三钗,那沉鱼,那落雁……继而,为了这些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能继续在国人心里永远的流传,传统不能单单只是靠内涵来打动人,我们必须给它披上一件适合的衣裳。而那包装,便是创新。

希望,再与你提起《红楼梦》时,想起的不只是茄鲞、火腿炖肘子,而是一道原汁原味的《红楼梦》,一场饕餮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