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邬先生为什么敢代刚登基的雍正发号施令?

《雍正王朝》中邬先生为什么敢代刚登基的雍正发号施令?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老四在康熙驾崩当晚,身为新君险而又险的继位成功,不好好守灵。却偏偏返回府邸去见邬先生,其实是两个人身份转换之后的一番较量。

老四初为新君想的是杀人灭口,自古以来这种兔死狗烹之事也是屡见不鲜,只不过老四是犹豫不决。而邬先生通过示弱半隐的方法来达到了全身而退。

邬先生最后之所以要代成为新君的老四发号施令。其实是在赌一把,一是证明自己一直全心全意的替老四着想,想进一步感动老四,为自己全身而退而参加成功几率。二是想突出最后一句“天子无私事”,让老四能领悟到皇帝要正大光明做事的意思,最后教了老四一招,同样使自己更方便的全身而退。

下面宋安之来为大家具体分析分析。

一、邬先生替老四发号施令时的背景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九子夺嫡时。邬先生与老四,一个是bug式的存在,堪称当时的天下第一幕僚,自信无比。一个是当朝四皇子,身份尊贵而且求贤若渴,为了夺嫡对于邬先生这个残疾之人也算是言听计从。

康熙驾崩的当晚,老四在老十三帮助下顺利继位以后,连夜急匆匆赶回府。对邬先生的解释是乍逢大变,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回来住上一宿。

但其实老四已经开始了清洗之路了,毕竟九子夺嫡过程中,那位皇子都有见不得光的事情,老四当然不例外,所以继位后为了免得之前的不光彩行为传出去,所以就开始杀人灭口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老四府里的高公公,之前负责赐死过高福,还有知道曾与废太子偷情的郑春华在老四府上被王掞说死等秘密之事,在老四登基返回府邸那天夜里以后,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仿佛人间蒸发一般,毫无疑问是被杀人灭口了。

《雍正王朝》中邬先生为什么敢代刚登基的雍正发号施令?

邬先生虽然没有参与过具体行动,但他比高公公知道的多的多。所以自然上了老四杀人灭口的榜单。

只不过老四有些犹豫,并没有下狠心直接杀人灭口。所以回来以后先试探了一番,算是给了邬先生一个机会。

邬先生的态度转变的也快,平常自信无比的他,说话语气开始变得小心翼翼。(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先是通过解释为何调那么多兵马其实都是为了保护老四来证明自己。

然后老四开始试探了,说你的名分容我以后安排,邬先生这时候马上以身体残疾和是康熙朝刑余之人还有自己的道不符合皇帝正大光明之道等各种理由来拒绝了,总之就是我不需要回报。然后又说了几种隐世情况,说自己要半隐,意思是我不只是不要回报不参政不要权力,我还要会把自己处于你一直可以控制监视的范围之内。

老四在此期间的反应更是证明了他的纠结,他先是坐下来时竟然反常的下手搓衣服摘衣角,等会两个人说话时站起来背对着邬先生,脸上的表情使人看不到,更是说明了他对于邬先生的不放心。

邬先生先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意思不要回报还要半隐方便老四控制监视。最后声泪俱下的说希望老四全了他们这段君臣之间的恩遇,老四语气有些勉强的说就依他了。

可以说邬先生当时很危险,但由于他表现的太好了,知道急流勇退,所以老四勉强放过了他。

《雍正王朝》中邬先生为什么敢代刚登基的雍正发号施令?

二、邬先生为何之后发号施令呢。

老四虽然勉强放了邬先生,但邬先生这种人精知道没这么简单。

所以邬先生需要赌一把,增加自己全身而退的筹码。

这时候机会来了,侍卫张五哥来报老十七求见。(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身为老四一党的老十七要见老四,所以老四自然答应见他。

邬先生就开始发挥了,先是假装糊涂的说到“四爷”然后刻意迟缓了一下才改变称呼,说“哦,皇上”。然后对老四说现在今非昔比,不宜善听善见啊,意思是你现在是皇上了,注意身份。接着对张五哥发号施令起来,说对老十七说皇上马上要回宫了,有公事找张廷玉有关防事情找老十三。如果是私事,就对他说“天子无私事”。

邬先生开头的称呼问题还有后面发号施令,很多人认为他是老糊涂了。其实他是别有用心,首先他故意称呼错了,意思是我现在还停留在当初尽心尽力辅佐你的状态。之后改口称为皇上,但继续说下去,说明自己为了这份尽心尽力哪怕你老四成为了皇帝也是要做到底了。最后突出那句“天子无私事”,一是最后尽心传授老四一招,老四也明白。二是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场,那就是对老四是真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虽然老四当时眼神很冷,但并没有反驳。说明邬先生的意思,聪明的他还是领悟出来了,但毕竟是皇上了,总不能表现出你说得对,我还真的没有想到吧。所以只能故做威严了。

邬先生这次赌博事后证明还是有用的,因为老四最后放过了他。邬先生也以半隐方式得以安享晚年。

第87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雍正王朝》中邬先生为什么敢代刚登基的雍正发号施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