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蒙古为何能够归附而明朝之前的朝代却不行?

源稚生


关键一点,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其实很亲密,甚至有“满蒙一家”的说法。

建立满清的建州女真实际上最早是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通古斯原始部落“斡里朵部”。金朝灭辽和北宋之后,占领中原广大地区,大批真正的女真人离开他们的东北故地。他们在原居住地留下的真空地带很快被通古斯人所占据。到了元朝,如同进入中原的女真人高度汉化一样。东北的各个通古斯族群也在不同程度上被涌入东北的蒙古人所同化,语言服饰等方面都烙上了深深的蒙古痕迹。以至于后来的清太宗皇太极谈及满族和蒙古的关系,用了一个极显亲密的词汇:“满蒙一家”。

不过,这个词汇里的蒙古人仅指漠南蒙古各部。而且为了征服漠南蒙古,也耗费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四十余年的时间。

公元1593年12月,明朝辽东边外古勒山,建州女真一万多士卒在其“聪睿贝勒”佟-努尔哈赤的指挥下,依仗有利地势,与3万人多势众却又一盘散沙的海西女真叶赫、乌拉、瓜儿察等部组成的“九部联军”展开激战。战事的结果是,努尔哈赤取得了最后胜利,“九部联军“被建州军轻易击溃:阵亡四千余人,叶赫部贝勒布寨被杀、乌拉部贝勒布占泰被俘。除此之外,还有多名海西女真各部的头目或死或伤,3000多匹战马和千余副甲胄成了建州军的战利品,此役之后,战败的海西女真受到重创,而获胜的努尔哈赤则是威名更盛,加快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这“九部联军”之中,除了叶赫、乌拉、哈达、瓜儿察、辉发、纳殷、锡伯、朱舍里等八个女真部落外,还有蒙古科尔沁部的加盟。科尔沁部是一个颇有来历的蒙古部落,姓博尔济吉特氏,属于蒙古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旁系。13世纪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时,将蒙古东部四千户牧民分封给其二弟哈撒儿。因为哈撒儿曾担任成吉思汗的怯薛军弓箭手分队“科尔沁”的指挥官。所以他的后裔部众也被泛称为“科尔沁”,这就是科尔沁部的由来。

公元1608年,努尔哈赤派兵攻打海西女真乌拉部,科尔沁应乌拉部贝勒布占泰的求助派军对阵努尔哈赤,结果再次战败。海西女真大部被努尔哈赤兼并之后,建州女真的北部边境直接与科尔沁部接壤。为了获取更多战争所需的马匹,努尔哈赤加紧了对科尔沁、内喀尔喀联盟等蒙古部落的笼络。面对着建州女真这个强邻,科尔沁部也终于开始慢慢改变表里不一的态度。此后,作为科尔沁部重要头目,在古勒山被建州打得极惨的明安首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公元1612年,明安将女儿嫁给努尔哈赤。1613年,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迎娶明安的侄子莽古斯之女为妻。到1615年,明安的弟弟洪果尔也将女儿嫁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借助和科尔沁部的联姻,算是和蒙古黄金家族攀上了亲戚。建州女真也凭着这一点收编了许多蒙古部众。后金立国前夕,建州女真编设的蒙古牛录达到76个之多,为努尔哈赤扩编八旗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1619年七月,努尔哈赤挟着在萨尔浒战胜明军的余威,大举进攻辽东重镇铁岭。由于此前察哈尔部已经和明朝建立了针对后金的攻守同盟,林丹汗立即行动起来,派遣内喀尔喀联盟的宰塞率兵一万增援铁岭的明军。林丹汗的援军还在路上,铁岭就已被后金军攻陷。努尔哈赤以逸待劳,回师攻溃宰塞的部队,宰塞和两个儿子沦为俘虏。

这位宰塞是内喀尔喀联盟的盟主卓里克图洪巴图鲁的继承人,他的被俘导致内喀尔喀联盟惊惧不已。内喀尔喀联盟中的某些部落很早就和努尔哈赤有所来往,有的甚至和努尔哈赤结了亲家。此前,1594年,内喀尔喀巴岳特部重要头目恩格德尔更是主动归附努尔哈赤。1606年,内喀尔喀联盟又派使者为尚未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上了“昆都伦汗”的尊号。因此这一次,为了争取内喀尔喀联盟全面彻底倒向自己,努尔哈赤没有直接杀死宰塞父子,而是软禁起来作为向内喀尔喀讨价还价的筹码。

很快他便得偿所愿。1619年十月,卓里克图洪巴图鲁遣使向后金求和。十一月,双方就举行会盟,约定共同对付明朝。

到了皇太极时代,从1628年2月到1628年的9月,后金发起三次猛烈的攻势,歼灭了察哈尔的留守部队,杀死林丹汗的重要将领因特塔布囊和古鲁,全面占领了辽东。1632年,皇太极攻略林丹汗在漠南蒙古西部的根据地,彻底几块了林丹汗。

1631年,后金将科尔沁部汗号撤销,领地被划分为十旗,每一旗任命“札萨克”(蒙古语,意为执事官)进行管理。这些札萨克全由各部大小王公贵族充任,后金依据他们部众职权的大小、授予他们亲王、郡王 、贝勒等各级爵位。给予他们一定特权,但他们的官职不能世袭。他们还必须在后金汗王划定的牧区游牧,未经批准不得越界,同时还要定期举行会盟,协助后金派遣的大臣进行处理诉讼案件、审定相关法律条例、查验户口及牲畜数量等活动。这就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盟旗制”。在短短几年内,后金在漠南蒙古各部持续推行这一新制度,前后设置49旗,完成了对漠南蒙古各部的征服,使之成为自己的重要马场和进攻明朝的跳板。

1635年4月,林丹汗余部向后金军投降。延续了429年,传了35代的蒙古帝国至此灭亡。林丹汗的妻妾子女尽为后金君臣所瓜分,察哈尔部众则被安插在辽西一带,如同其他漠南蒙古部落那样设札萨克旗管辖。连传说中的元朝传国玉玺也被皇太极所得。这一下,更使后金在名份上成了蒙古帝国的继承者,为后金争取更多的蒙古部落归附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为了借助蒙古骑兵强化后金的野战力量,皇太极又在八旗军内的大部分蒙古牛录划出,单独设置蒙古旗,提高了后金军中蒙古族官兵的地位。在八旗制度的作用下,蒙古骑兵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高;成为皇太极倚重的重要武力。

1636年十一月,皇太极在八旗贵族和蒙古王公们的簇拥下称帝,建立清朝。作为名义上的蒙元帝国继承者,这位清朝皇帝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蒙古人的大汗。参加清朝建国大典的蒙古部落酋长们为他送上了“博格达彻辰汗”(蒙语:博格达有高山或天的意思,彻辰则有聪慧之意。与皇太极使用的“天聪”、“崇德”年号意思相近)。从此之后,每一代清朝皇帝都有自己的汗号。


总之,人家本来关系就很近,都想着南下抢一比,自然就好混在一起了。


冷兵器研究所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那是因为满蒙有“共同语言”。

这个“共同语言”不是说他们的民族语言相同的意思。是指他们有共同的民族相似处。虽然现在满蒙都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但在古代,包括满蒙在内的少数民族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还是有一定的民族隔阂的。

不过,完全说蒙古等少数民族不愿臣服中原王朝,或说蒙古完全臣服满清都是不确切的。古代也有很多少数民族与华夏民族融合的例子,如:战国时的义渠融入秦国、西汉的匈奴分支融入汉朝、东汉的乌桓融入汉朝、南北朝时以鲜卑为主的很多少数民族融入等等。明朝时由于民族矛盾比较激化,汉民族很难接纳蒙古,所以以驱逐为主,而且初期蒙古贵族也表现愿意臣服接受册封。不过后来蒙古又强大起来脱离了明的领导,但明蒙谁也吃不掉谁,就僵持下去了。后来明衰落,蒙也同时衰落,双方还是处于了共生状态。至于满蒙的关系,也不是完完全全的蒙归附满那么简单。满崛起于明后期,这时的满的地位是低于蒙的,明对满蒙来说相当于个瘦死的骆驼还是个庞然大物啃不动。同时的蒙也在衰落,所以在与明抗衡的过程中,满的地位逐渐上升,与蒙形成了“同仇敌忾”“荣辱与共”的地位。满征服明的过程中,满的地位继续上升,蒙这时才相当于归附满清。但也不是所有蒙古势力都甘心任凭满清驱使的,比如准葛尔叛乱等,满清在镇压这些不稳定因素也是废了不少力气。

满蒙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他们都属于蛮夷,而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主要都在两河流域栖息。将周边的少数民族当作蛮夷排斥在外。周朝时,甚至是将处于边缘地区的秦楚也视为蛮夷。确切来划分少数民族是:南蛮、北狄、西戎、东夷。不过其实有很多少数民族实际上也是华夏民族在历史变迁中的某个分支形成的。在秦汉以前,少数民族没有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基本属于被吊打的状态。到了汉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强大起来对中原王朝构成了足够威胁,虽然打打合合,但基本划开了民族界限,也就是开头所说的缺少了“共同语言”,也就主要形成了大致南北、东西民族分界线。中原王朝按照自己的发展轨迹继续发展,西方、北方的少数民资同样也按照自己的特点发展,虽然期间不断有少数民族融入汉民族,但地域性民族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宋朝强大起来的满蒙,不过当时的满族还叫女真。

对于满蒙这两个民族来说,他们有很多的民族共同特点,这是他们能相互接纳的主要原因。

一是地缘性。他们栖息地的地理位置接壤,气候环境相似。

二是同源性。由于地缘性的特点,追朔他们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都曾有过共同的祖先。

三是民族性。都是北方半汉化的游牧民族,生活习性极其相似,这很容易让他们彼此之间产生认同感。

四是文化性。基于民族的相互认同,满族接受蒙古文化要早于汉族,满语实际上是在蒙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进了两族的距离。

五是同仇性。满族受到明朝的欺压,蒙古受到明朝的驱逐,满蒙的共同敌人都是明,敌人的敌人自然很容易成为朋友。

基于诸如这几方面在内的多种因素,满蒙联手要比其他民族联手容易得多。再加上满族强大后,特别注意仰仗蒙古的力量,自始至终保持着双方贵族的通婚,这也很大程度上巩固了满蒙的关系。特别到了满清后期,实际上满蒙的关系形成了一边倒的局面,不听话的准葛尔等蒙古势力被满清彻底清除干净,满族加大了对蒙古的控制,如果满清还会延续一段时间的话,说不准蒙古会融入到满族中。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鹏程万里7777


明朝之前的朝代,都是汉人政权。很少卖给蒙古盐铁粮食。没有盐铁粮食,草原人民无法生存,自然要抢中原(有人会说他们不是有牛吃吗,牲畜一旦遇到冰雪旱灾就会大量死亡。而粮食却可以储存)。清朝满蒙是一家,生存必须的物品得到满足。自然听从清朝统治。其实宋朝时期,我们依靠澶渊之盟和平发展了100年,没有战争。其实唐朝也有盟约。中原给草原粮食。


达o芬奇密码


你这个“归附”一词用得好,实际上,自汉朝始,几乎每朝每代都有北方游牧民族归附我中原王朝!先有匈奴、后有鲜卑,隋唐有突厥、回鹘,蒙古初期也归附于金,鞑靼瓦剌及后面的一些蒙古部落也都曾归附过明朝,所以,你这是个伪命题!不同的是,满清维持得更久,手段更高明。


龙拳舞秀


靠的是实力,清朝是靠实力征服蒙古的,明朝也曾经几度让蒙古称臣,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蒙古,问题,蒙古帝国并没有灭亡,是不是的就叛了,而清朝在皇太极的时候彻底灭亡了蒙古帝国,后来蒙古分裂,准噶尔部崛起,经过康雍乾三位帝王的努力,历经七十余年,彻底灭亡准噶尔部,至此,天山南北,大漠南北,皆为大清直属领土


海水是蓝色的


清以前的朝代,虽然强大但是相对来说骑兵比例不高,而且蒙古各部还是比较强大,清朝和蒙古一样属于马背上的名族,所以真要打满族可不怕蒙古。再加上经历明,蒙古实力大损,蒙古人也不想打仗,另外满蒙一家可不是空话


尘埃落淀177661970


明朝之前的汉人王朝是守边,所有的攻击目的手段等都是为了维护边界的安宁,所以说对于蒙古等都是以防范为主,而清朝不同,清朝一开始就是一个从东北兴起的侵略物体,它的目的就是占有,控制,因此蒙古能够归附清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