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籃(散文)

王金洲

掛籃(散文)

掛籃是我故鄉的鄉俗。掛籃不是掛只籃子那麼簡單,因籃子裡躺著棄嬰。

棄嬰歷朝歷代都有。但用掛籃這種形式,把本是殘酷的事,變得溫情與人性化,因為掛籃是知彼知己的。

早先的故鄉農居門口有屋簷,屋簷下兩邊垂吊著棕繩掛鉤。鉤子木頭削成,結實牢靠。籃子就掛在鉤子上。

籃子竹篾編的。有兩種形狀,圓的和元寶型,都是農家通常用的籃子。用那種籃子,要根據嬰兒長度大小而定,總之要放得下,略有寬綽。籃子比較新,有破朽的籃子不可用於掛籃。把自己骨肉送人,通常出於無奈。掛給別人,也是孩子第二次投胎,家裡再窮,也要給孩子一個體面的籃子。籃子內一般有包被,再不濟也要墊包幾件舊衣物。不過夏天掛籃單薄多了。籃子裡少不了一張紙條,寫著嬰兒的出生年月日。

掛籃通常掛幾十里路外,太近忌諱的,怕認出生變故。掛出的籃收不回,同樣也無法覓出處。這是雙方必須遵守的規矩和默契。

掛籃的時辰有講究。晚上會嚇著孩子。白天拎著籃子太招眼。最好的掛籃時間是清晨。農民大多有早睡早起的習慣,聽到啼哭,容易引起注意。

掛籃不是盲目的掛。這戶的信息早已收集,瞭如指掌。首先知曉該戶無小孩,女主人結婚多年未開懷,估摸已無生育能力。孩子給他們,是雪中生炭。其次家境的殷實,主人的良善,也考慮在內。

被掛籃的農戶,屋簷下突兀多出一隻籃子,又聞嚶嚶細泣,喜出望外,摘下籃子細瞅,彌補膝下的空虛蒼涼。

掛籃的嬰兒通常是女孩。

掛籃的理由五花八門。最主要想生男孩,家裡女孩多、計劃外生育、吃口重等因素。

我有個少年同窗,掌管一村。婚後妻十年未孕,眼見無後。忽一日晨一聲啼哭,一隻籃子掛在門口。夫婦視掛籃女嬰掌上明珠,如同己出。女孩有了好歸宿。故鄉人都知道她是掛籃的,本人知曉否倒不清楚。轉眼間女兒已到婚齡,有了夫婿。同學請我喝喜酒,才知同學夫婦傾盡財力嫁女,跟親生的無異。這女孩的生身父母始終未露面。

二胎政策後,估計家鄉的掛籃現象會很少或無,成為曾經的一縷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