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軒:中國國際收支形勢新在哪裡

現階段中國的國際收支形勢新在哪裡

我們從經常賬戶、非儲備金融賬戶、儲備資產餘額變化以及人民幣的波動情況四個方面對比了過去10年中國國際收支形勢在三個階段中呈現的不同特徵,但2017年開開啟的中國國際收支新形勢究竟新在哪裡呢?

首先,“新”在儲備資產不再因外匯市場干預而波動,實現“自然”增長。2017年中國的儲備資產餘額增加915億美元,基本是3萬億儲備資產投資收益實現的自然增值。這表明央行已基本退出外匯市場的常態式干預,儲備資產不需要因應干預的需要而增加或減少。而這一點,在此前的兩個階段都還沒有能夠實現,

2007年至2013年,儲備資產因干預防止人民幣快速升值而持續增加;2014年至2016年,儲備資產因干預防止人民幣快速貶值而持續大幅減少。之所以要把儲備資產的新形勢放在最首要的位置,是因為據此可以進一步推論另外兩個“新”。

其次,“新”在人民幣匯率基本實現了現有條件下的清潔浮動,並作為基本價格信號起到了調節國際收支平衡的作用。2017年人民幣匯率更多呈現雙向波動的態勢,有升有貶,經濟主體的匯率預期開始穩定並有分化,不再只是單邊的貶值預期。並且,這樣的局面是在央行退出常態式干預的條件下實現的,也就意味著,一方面,人民幣匯率作為基本價格信號反映了國際收支形勢變化帶來的外匯市場供求變化,市場供求是決定人民幣匯率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匯率的波動反過來會影響外匯市場的供求,調節國際收支的平衡。比如說,一個走弱的人民幣匯率可能是階段性國際資本外流的結果,但可能通過改善經常賬戶順差來實現國際收支的平衡。

第三,國際收支基本實現“自主”平衡。所謂自主平衡,在這裡主要強調的是不需要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為市場提供外匯流動性的平衡。2017年中國經常賬戶實現順差1649億美元,這部分順差中儲備資產自然增長的貢獻以及對外資產配置規模為915億美元,而企業和家庭等經濟主體整體上對外資產配置的淨流出規模為734億美元(考慮淨誤差與遺漏),這意味著經常賬戶實現的順差由不同的主體比較均衡得分別通過對外投資實現資產配置。反觀2016年,情況則遠非如此,經常賬戶實現順差1964億美元,但家庭和企業對外資產配置形成的寬口徑國際資本淨流出規模高達6401億美元(考慮淨誤差與遺漏),需要央行動用4437億美元的儲備資產才能彌補這個缺口,實現國際收支平衡。2015年寬口徑國際資本淨流出規模為6471億美元,需要央行動用3429億美元的儲備資產來彌補缺口。通過以上對比,大家才能明白這個“自主”平衡並不容易實現,2017年中國的國際收支形勢的確較2015和16兩年出現了顯著的變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