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軒:中國國際收支的三個階段

2018年3月29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2017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最新的數據表明,2017年中國國際收支形勢已進入一個新階段。這個新階段新在哪裡,與此前的國際收支形勢有什麼不同,其背後的決定因素有哪些,本文將逐一分析。

2007年至2017年中國國際收支形勢經歷三個階段

過去10年中國國際收支形勢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7年至2013年,雙順差時期。主要特徵包括:一是,經常賬戶連續7年實現順差,但順差與GDP之比開始從高位回落。在這7年間,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順差的規模年均超過2500億美元,順差規模最大的一年是2008年,達4206億美元。不過,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整體呈現回落的趨勢,從2007年最高時的佔比10.1%回落到2013年的佔比1.5%。二是,國際資本淨流入,非儲備金融賬戶基本實現順差。7年間,除了2012年出現小規模逆差外,其餘各年非儲備金融賬戶均實現順差,年均順差規模為1674億美元。順差規模最大的一年出現在2013年,達3430億美元,這事實上也是該項目有統計數據以來順差規模最大的一年。三是,儲備資產餘額持續快速上升。儲備資產規模7年增加27280億美元,年平均增加3890億美元,是中國儲備資產積累最快的時期,也是到目前為止最主要的儲備資產積累時期。四是,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2007年末的7.30升到2013年末的6.05,整體上升17.1%。其間,在2008年底至2010年中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人民幣基本盯住美元,在2012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過為時數月的小幅度走弱,其餘時間主要的趨勢是穩步升值。

第二階段,2014年至2016年,非儲備金融賬戶大幅逆差時期。主要特徵包括:一是,經常賬戶順差規模小幅波動。2014年至16年,中國的經常賬戶繼續保持順差,但順差規模在2000至3000億美元範圍內小幅波動,順差與GDP之比分別為2.3%、2.7%和1.8%。二是,國際資本大規模淨流出,非儲備金融賬戶出現大幅逆差。2014年中國就已經開始出現資本外流,當年非儲備金融賬戶逆差514億美元,2015年逆差規模擴大到4345億美元,2016年為4170億美元。連續3年國際資本淨流出9029億美元,這是中國國際收支形勢中首次遇到的嚴峻局面,對於任何一個新興經濟體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衝擊。三是,儲備資產餘額快速下降。2015年和2016年兩年,儲備資產由於交易的原因下降6688億美元,如果考慮匯率折算和淨誤差與遺漏因素,外儲資產餘額下降近萬億美元。四是,人民幣匯率由升值轉為明顯貶值。1994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高點出現在2014年1月14日的6.0412,此後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慢慢開始浮現,2015年811匯改後,人民幣貶值的壓力驟然上升,兌美元匯率的最低點出現在2017年1月3日的6.9557。3年的時間,人民幣匯率高點和低點之間,貶值幅度超過15%。

謝亞軒:中國國際收支的三個階段

第三階段,2017年開始,國際收支進入基本平衡的新階段。主要特徵包括:一是,經常賬戶順差處於合理水平。2017年中國實現經常賬戶順差1649億美元,與GDP之比為1.3%,處於國際公認低於3%的合理均衡水平。二是,國際資本改變此前大舉淨流出的局面,2017年非儲備金融賬戶出現順差,順差規模為1486億美元,可比口徑2016年為逆差4161億美元。三是,儲備資產餘額出現“自然”回升,2017年儲備資產因其本身的投資收益“自然”增值915億美元(簡單按照3%的投資收益率估算)。四是,人民幣匯率實現雙向波動。在2017年1月3日貶至低點的6.9557後,人民幣出現微弱的回升。5月引入逆週期因子後,人民幣匯率階段性走強的趨勢更為明顯,在9月初升至6.4617。雖然到年末人民幣匯率重新回落到6.5120,但人民幣雙向波動的特徵已得到確立。

謝亞軒:中國國際收支的三個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