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轻,国之陋习

文人相轻,国之陋习

文人相轻,国之陋习。首揭"文人相轻"这一劣根性的是曹丕。曹丕云:"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尔后千百年来,此痼疾肆意疯长,扩散蔓延,终成不可救药之顽症。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甲母鸡生完蛋会夸自己下的蛋最好,乙母鸡生完蛋也会夸自己下的蛋最好。作为吃鸡蛋的人,觉得甲蛋好吃就会说甲蛋好,觉得乙蛋好吃就会说乙蛋好,假如大多数人都觉得甲蛋好吃,自然说甲蛋好的声音就会多些,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现象,世界本来就是多样化的,人们的感知认觉也必然会千差万异。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乙母鸡觉得甲母鸡的蛋并没有那么好吃,甲母鸡不配那些对它的喝彩而浪得虚名。虽然乙母鸡确实也吃过甲母鸡的蛋,但只浅尝了一小口,就连连惊呼:"难吃死了!我再也吃不下去了!"说甲母鸡的蛋跟本就不能算是鸡蛋,能犯的臭都犯到了,而且个个都是坏蛋。不仅如此,骂了对手,骂了对手的蛋,还要骂吃甲母鸡蛋的人,甚至还问候了甲母鸡的父母。结果会使本来有不少认为乙母鸡蛋也不错的人,反倒觉得:既使乙母鸡的蛋确实好吃,但鸡品却实在是让人难以恭维。

从这一故事中,我们真实的看到了"文人相轻"的影子,本来是学术之争,却发展到人品之争,直至演变为诉讼之争,最终发展到残酷的撕打拼杀。这其中固然有许多若明若暗的历史背景和利益原因,但"文人相轻"也是其关系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人相轻,国之陋习

首先,文人相轻,其所轻者是文。往往是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相轻之时,不是伶牙俐齿,便是口若悬河,争吵不休,责难不断。先是交流探讨,后是攻奸漫骂,进而升级到你死我活、性命攸关的地步,直至演变成血淋淋的火拼惨剧而终。

其次,由轻文到轻人,由相轻到相残。如历史上的庞涓之害孙膑,嵇康之冷淡钟会,李斯与韩非之争斗等丑行恶为,皆佐证了其相轻手段之卑鄙,相残后果之惨烈,足以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鲁迅先生认为"相轻"之说,并不只是站在旁边看文人轻来轻去的第三者,而是真正卷入窝里斗的"被轻"和"轻人"的二者。他还提出三种"轻"之术:一种是自卑,一种是自高,一种是"只用匿名或由'朋友'给敌人以批评"。

再次,轻人是手段,谋利是目的。相轻的双方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而置大局于不顾,以至人性失常,理智失控,掑破脸皮,抛弃斯文,必欲将对方赶尽杀绝而后快。采取的行为往往是歪曲事实,胡搅蛮缠,单打群殴,文攻武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其结果必然使事业受损,大局受创,他人受害,个人受伤,是一个伤已害人的结果。

最后,借相轻以抬高身价,以相残来翦除异己。相轻者多因图名而轻文,常为谋利而轻人,一旦与己意见不合,便认为大逆不道,倘若对手对其文论提出质疑,既便学术之争,也视为洪水猛兽,不是恼羞成怒,大打出手,就是造谣诬陷,置人死地。

文人相轻,国之陋习

海纳百川方有其浩瀚,虚怀若谷才显其深邃,文人之间需要的是平等相待与和谐相处,缺少的是互相敬重与个性互补。如果把"文人相轻"换成"文人相亲"。做到这一字之变,那便是一种度量,一种品质,一种风采,一种情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