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人員必知的職場溝通技巧,條條都有用!

財務人員必知的職場溝通技巧,條條都有用!

溝通前的準備工作

1、準備好去溝通了嗎?

a. 希望對方幫自己去做什麼事情?

b. 對方會要求自己做什麼?或者對於這件事情,給予什麼樣的看法和回覆。

c. 如果對方不同意自己提出來的做法,有沒有備選的方案?

d. 如果雙方沒有達成共識,對自己來說會怎麼樣?雙方會有什麼後果?

2、換位思考,讀懂對方的語言,瞭解對方的立場

a. 這麼做,對於業務部的業績有幫助嗎?

b.

如果自己是業務部門,會接受財務部給出的方案嗎?

c. 給對方的建議,真的有用嗎?

3、開誠佈公是最好的對策

a. 明知道自己有錯,就不要刻意去解釋。

b. 溝通中要切記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讓矛盾升級。

c. 要學會聆聽,先聽懂對方講什麼再回復。不要打斷對方的說話。

d. 無論對話有多艱難,要儘可能保持微笑。

內部溝通

問1:這個數字是從哪裡出來的?能解釋一下嗎?

回答:

A:都是從系統裡面跑出來的,不知道怎麼回事。這是不經過大腦思考,不負責任的一種回覆,而且這種情況在所有的企業裡面,或多或少 都會有。如果企業團隊裡沒有人去這樣給予人家回覆,團隊組織內部的溝通效率和效果, 肯定是要比其他的企業要好,這是最基本的。

B:的確不清楚這個數字哪裡出來的,不過可以去問一下專家,確認了儘快回覆。

這種回答就要比剛才那種好很多,聽上去比較舒服,至於後面會不會回覆是另外一回事, 至少在當場沒有把問題惡化。儘管目的沒有達到,也沒有解決問題,但是跟第一種比覺得 好很多,這是經過了大腦的邏輯篩選之後,給出了一個答覆。

C:這些數字是通過某個調整分錄生成的,原始文件已經歸檔了,需要的話可以幫您找出來。 雖然事先不知道會被問到這個問題,但是這是一種讓人家感覺其實已經準備好了,至少會很信服自己在這方面也是專家,很專業。下一次如果覺得這個數字有疑問,不會馬上質疑,在這方面自己的誠信度是非常高的。所以這三種回答方式是一個比一個好,在平時溝通中,是不是能夠借鑑一下呢?

問2:明明內部流程是這樣寫的,為什麼做法不一致呢?

回答:

A:反正領導是這麼說的,就按領導說的要求做。

B:這個問題也提出過疑問,背景大致是這個樣子的……,不過大家最好能夠約個時間一起 探討一下,確認未來的操作方式。

不管有沒有回答對方,或者對方有沒有接受,這種回答方式其實還是思考過對方的反應的, 儘管可能沒有主動去了解,但是至少自己對於這樣特殊處理的方式,有過一些背景的認知和分析。

C:這個流程已經更新過了,最新的文件在公共盤上了,可以幫著找一下,目前的做法沒有 違反流程。

這種回答就是能夠真正的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把理由說清楚了,對方就清楚了問題。

如果直接回答對方,新的流程已經更新好了,放在公共盤上,怎麼不看吶?這樣對方會是什麼感受?會不會就產生牴觸呢?所以這樣的做法,更容易讓人家表示一種尊重和認同,這其實是用一種比較委婉的方式告訴對方做錯了。如果像第二種方式一樣,提出過疑問,但是其實對背景並不是很清楚,根本就沒有必要再討論更新的話,這樣說也沒有任何意義,可能還會有一些後續沒有必要的溝通。

問3:明明有很多工具可以提升效率,為什麼現有流程依然如此繁瑣?

回答:

A:以前一直是這樣的,所以現在也這樣做。和之前所回答 “是領導要求這樣做” 的說法沒有區別,只是換了一種方式。

B:說的很有道理,不過改變需要考慮到各個團隊的影響,但可以積極地去推動變革。

這是不拒絕,可以去推動變革,但怎麼推動不講,什麼都不講,就是給人家碰個軟釘子, 也沒有講要去做什麼。所以答案雖然說很禮貌,聽上去也很專業,但是依然不能達到一個 有效溝通的效果。

C:這件事情已經在推動的過程當中了,而且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也已經在能力範圍內做出的 很大的改變和提升,但有些變化需要額外的成本投入和更多內部協調,所以很難一步到位。

這樣的說法就給對方感覺的確已經做了很多事情了,而且這些事情也感受得到,可能就是覺得很多事情還是離想象中的有點差距,或者想得太簡單了,所以大家應該相互理解一下, 溝通技巧還是非常重要的。ABC三種回答,明顯一個比一個好。

財務人員必知的職場溝通技巧,條條都有用!

問4:能解釋一下超過兩年沒有清理的應付賬款的餘額嗎?

回答:

A:哦,這件事情說來很久以前了……

開口就說這件事情牽扯到很久以前,代表這件事情跟自己沒有關係。

B:前任是這樣說的,根據會計政策是可以衝回的,但是還需要做內部審批流程。

這種回答是站在一個財務小團體的立場上面,只關注會計政策不關注業務需求。既然財務 政策是可以衝回的,為什麼不主動提出走內部審批流程?是因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 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但是比前面的回答要好很多了,至少已經比較委婉了,但是其實還 是不夠的。

C:這些餘額都是需要被清理的,自己接手這塊以後也一直在做清理工作,目前餘額已經比 1年前減少了80%,剩下的目前也在跟負責人溝通了,希望年底前能夠全部確認完畢。

這就體現出鉑略培訓常提到的7個習慣裡的積極主動。沒有要求做這個事情,可是已經做了, 而且回答地非常好,相關的數字也有,想知道的信息全都非常清楚了。工作非常出色努力, 很容易得到認同。所以日常工作中的一言一行,是與怎麼做內部溝通相關聯的。如果平時的工作態度就是很懶散,或者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給出的答案最多就是像B這樣,甚至於如果態度再比較負面的話,就直接用A這種方式去回答了,是不可能給出像C這種回答的。

問5:財務部門做事情為什麼如此刻板?無法變通?

回答:

A:覺得做得不好就找領導吧。

這種回答方式是不怕投訴。如果別人真的投訴呢?會是件好事情嗎?

B:是按照現有政策來操作的,對各個部門都是一樣要求和標準。

這種回答方式是表明並沒有針對哪一個部門,對各個部門的標準和要求是一樣的,但這種 回答依然沒有解決問題,相當於是告訴別人對所有人、所有的部門都很刻板。

C:財務部的做法是基於公司的政策要求,而政策制定的背景是基於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如果不遵守就會面臨法律和道德的風險。

雖然業務部門並不是非常認同這句話,但是在這個場景上這樣說,“法律法規是做事情的 行為底線,不能逾越的”,聽上去並不一定適用於目前的狀態,但是這也是作為一家企業 合法經營的義務。所以這種回答在很多討論無法達成一致的場合下,可能是一種最好結束 沒有意義對話的方式,因為假設真的是對方提出了一些很不合理、不正確的要求,只有通 過這種方式去告之。

問6:這件事情能不能幫忙?

回答:

A:這不是本職的工作,不知道該怎麼辦?

B:這個工作是XXX負責的,XXX不坐在這裡,撥打電話分機號吧,有什麼急事可以先幫忙 打個招呼。

是一種推託的回答方式,但是這種推託是一種禮貌性推託,其實就是表達這件事是可以做 的,但是現在管不了,可以幫忙找個其他人。

C:先幫忙看一下,有部分的事情可以幫忙做,但是還有一部分事情這裡沒有權限,聯繫 XXX吧,確認之後回覆。

這種回答方式就主動多了,既然是來尋求幫助的,肯定是信任自己,哪怕這個事情不是自 己的工作,但是能做的肯定會幫忙,有些事情實在是沒有辦法幫忙的,也告訴對方是因為 沒有權限去處理,並幫忙去聯繫其他人。

研究結論

這三種回答和溝通的方式都不一樣,並不是所有人在所有的情況下,都要給出像C 這樣的溝通方式,而是要適當的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溝通方式。但是在面對任何質疑、挑戰、 要求,被問到任何問題的時候,儘可能想一想怎麼樣才能回答的更好,才能給出讓雙方更滿意的答案。或者儘管在一個非常不利的環境下,能夠儘可能舒緩雙方比較緊張的氣氛。

如果能夠想到這一點,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而不是當遇到一些挑戰和挫折的時候,或者談話陷入僵局的時候,一律用外交辭令來避免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做法在企業裡是很常見的,但卻是沒有效果的,而且會增加內部的溝通成本。

財務人員必知的職場溝通技巧,條條都有用!

財務人員的日常“溝通技巧”

怎麼樣才能達到C這樣的回答方式?如何換位思考,實現雙贏,讓大家都能夠滿意。

總結幾點:

1、多瞭解並接觸一些非財務類的知識,歷史的、軍事的,然後人文的,哪怕八卦雜誌也好 ,擴大知識面,從而在談話時,便於展開話題,尋找共同的語言。

2、樂於與不同的人去交流學習,學會自我推銷。不要讓人覺得自己很高冷,拒人於千里之 外,要讓人感覺如沐春風。雖然比較難,不過自己要有這樣的意識轉變。

3、善於將對方的觀念提煉,並提出自己的看法。其實大家在企業內部的日常溝通可能會遇 到這種情況,開會的時候,有的人會把某某某的觀點先拿過來,然後用自己的話再說出來 ,這樣可以找到一個同盟,效果馬上就會不一樣了。

4、給對方多一些選擇,保持彈性。比如有的事情可以這樣做,當然也可以有其他的選擇, 不過會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先聽一下對方具體怎麼做,之後大家再商量,不要太主觀地直 接說這件事情這樣做不行的,說不定對方會找到資源去搞定。

5、積極主動,勤能補短。積極主動是七個習慣裡面的第一個習慣。勤能補短就是當被要求 去做一件額外的事情時,如果推辭說這件事情不是份內的工作,這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個人 肯定很懶,很排斥一些額外的工作,不想要發展。要知道這是因為人家的信任才會尋求自 己的幫忙,對方可能有機會就會跟老闆說一下這件事情,推辭可能會對自己未來職業的發 展不利。

6、重視日常跨部門或者部門之間的關係維護。非工作階段,甚至於大家開會,比如與另外 一個非自己部門的人一起開會,可能討論一些很重要的話題,但是在開會之前大家可以先 在一起聊一聊。比如老外的習慣是,如果是週一開會,會先說上個週末過得怎麼樣;如果 是週五開會,會問這個週末有什麼打算啊?其實都是一些廢話,但是說出來,感覺就會很 不一樣了。

7、確保自己聽清楚對方的問題再回答。如果沒有聽清楚,可以讓別人再說一遍。聆聽的技 巧也是可以不斷地提高的,多學一些跟自己財務領域不相關的東西,可以幫助在日常溝通 中運用點小技巧。

財務總監如何管理“溝通成本”

怎麼去降低溝通成本,怎麼用最小的溝通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我們總結了一下幾點 建議:

1、充分認識溝通的重要性,努力促成溝通。在對話進展艱難的時候,作為財務總監應該想 辦法把對話繼續,而不是雙方各持一詞,始終處於高度對抗的狀態,要明確溝通的目的, 注重效果,知道溝通最終的效果是什麼,最終的結果是什麼。雖然並不是完全以結果為導 向,但是在進入溝通環節的時候,看中的就是一個結果,否則溝通就沒有意義了。

2、相互尊重,視溝通對象為工作夥伴,切忌妄自尊大,盛氣凌人。相互尊重這個概念其實 是非常寬泛的,在很多企業都把相互尊重都作為核心價值觀,要求所有的員工都能夠遵守 。將對方看成是自己的工作夥伴,當然別人也會把自己看成工作夥伴。妄自尊大,盛氣凌 人是非常不好的一種現象,哪怕職位再高,哪怕經驗再豐富,一定要以謙遜的一種態度去 對待別人。溝通過程中的換位思考,需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換位思考,而不是在表面上表 達理解對方的困難,但是自己也沒有辦法幫忙,這不是真正的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先換 位再思考,而不是思考怎麼換位,光思考怎麼換位是沒有用的。

3、溝通出現困難時,應首先自我反思。中國人的文化中,其實是很缺乏反思的,但是如果 想要與眾不同,想要出類拔萃,想要比別人更加的優秀,必須要比別人更會反思,甚至於 否定自己,才能取得更多的進步。要鼓勵團隊走出去,採取多樣化的溝通方式,找其他部 門的同事到樓下一起去喝杯咖啡聊一下,或者可以讓財務部的人到業務團隊去實習一天, 瞭解一下業務部門的工作模式。這樣的話,團隊間的壁壘就打開了,互相之間的溝通就能 夠更加順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