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里的菩提島

“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裡的菩提島

“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裡的菩提島

“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裡的菩提島

“海上有仙島,島在虛無縹緲間”。到了唐山灣菩提島,心中萌發了這句話。咱本是個剃著光頭的凡夫俗子,不諳佛法,不懂禪理。佛法博大精深,豈能是我輩所能悟得?但對佛家有著仰視、尊敬。

菩提島又名石臼坨,十九坨。據《樂亭縣誌》記載:海島因為形似石臼,中間凹,四周凸起古稱石臼坨。據說,唐王李世民東征時,曾在此駐蹕十九日,故而又名“十九坨”。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島上有千棵菩提樹,菩提島由此得名。

“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裡的菩提島

“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裡的菩提島

菩提島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1公里,是一個大海之中千年默默孤獨的島嶼。

菩提島以古、幽、閒、野、秀聞名於世,集大海、古剎、明月、小舟、蝦蟹之靈秀,是迴歸自然,尋找野趣的世外桃源。這裡有著清澈的渤海灣,也有著佛學所在。且有潮音寺和朝陽庵遺址等佛家古蹟。自古以來,社會名流、文人墨客,常到海上觀光攬勝,稱石臼坨島為“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

“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裡的菩提島

關於菩提島有這樣一則美麗傳說:東海龍王女兒靈珠時常帶靈龜到民間為百姓治病。東海中有專食貝類精髓的霸蛭龍,又稱水蛭。霸蛭龍侵襲靈珠,靈珠貝殼盔甲被霸蛭龍擊破。靈龜相救呼救。就在霸蛭龍欲吞噬靈珠的一剎那,三聖母展翅相救,諸佛同時降臨,神力鎮住霸蛭龍。物隨象生,魚變龍化,靈珠的貝殼盔甲一半仰臥幻變成如今的菩提島,另一半俯臥幻變成龍島,鳳凰身形顯於月島,靈龜永遠留身撈魚尖,霸蛭龍則身形落於祥雲島。

佛家弟子總要覓一處清淨之處修為,海上島嶼四面環水,人跡罕至,當然是最佳選擇。

“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裡的菩提島

島上有一寺一庵。

潮音寺,是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寺僧法本修建的,他帶著徒弟歷經44個春秋,嘔心瀝血修建了這座寺院,於民國22年(1933年)始告完成。寺院建有佛殿三層,前殿三間為“金剛殿”,飛簷拱壁,金碧輝煌。

“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裡的菩提島

“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裡的菩提島

朝陽庵比潮音寺歷史還要悠久。

朝陽庵,又名觀音庵,為明朝萬曆年間臨濟宗顯光上人披荊斬棘始建,其八代傳人智元於清仁宗嘉慶元年(1796年)重修,還沒有修葺完善圓寂。其徒第慧辰繼承其衣缽,盡其所有,來完成師傅的願望。直到清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工程才告竣工。香火鼎盛,傳至靜安,因年久失修,隱於頹廢。清光緒十年(1884年)已經是僅存舊基了。

據《朝陽庵碑記》記載:“樂邑濱於海。其西南五十餘里,有坨在海中,其形如臼,故名石臼坨。……坨之中梵宮鼎時,而觀音庵為最。住僧智元,餘之法兄即慧辰之師也,自幼時落染於此,足不履城,苦志參修。”

“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裡的菩提島

“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裡的菩提島

想當初智元法師幼年時便在此處落髮為僧,他的心中沒有喧囂世界,他的腳步沒有到過城中,專心致志參禪,這需要多大的定力,令人欽佩。

如今,重建的朝陽庵化成了弘揚佛法的千年翠綠之地,再次開出潔淨佛教之花。

菩提島上有幾個十分明顯的佛教建築,矗立水中的四面菩薩,漢白玉蓮花建築等,冰清玉潔,白蓮盛開,佛光普照。佛光閣屋頂描繪了一朵巨大的白蓮花,從頂到底,無數白蓮花瓣一般的門窗,組成了整個佛光閣。置身其中,當陽光灑進佛光閣中,光影浮動,梵音響起。這些建築彷彿有著巨大的磁力,到了這裡,人們的心思就安靜了下來。比起其他海島上的各種海上娛樂項目,我更喜歡菩提島上的寧靜和禪意。

“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裡的菩提島

傳說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了7天7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陀。因之,佛教一直視菩提樹為聖樹。菩提島有著上千棵菩提樹。來這個海島,一定要坐在菩提樹下,閉上眼睛,讓海風拂面,聽著海浪呢喃,任天地在胸中激盪。

島上有各種植物260多種,自然植被覆蓋率98%以上,有“孤懸於海上的天然動植物園”之美譽。島上自然環境至今仍呈現著原始的狀態,灌木叢生,草木繁茂,原始植被保存完好,菩提樹、酸棗王、絲棉木、黃河以北絕無僅有。

“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裡的菩提島

植物的種源來自南北兩地,與周圍陸地的植物種類和自然分佈差異很大,這是鳥類在遷徙過程中,把植物的種子帶到了島上,並在這裡生根發芽,長成了今天滿島的綠色。

菩提島還有“八奇之島”的美譽:荒島、綠島、海島、沙島、大島、鳥島、日月島、佛家島。

一沙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歲月靜好、時光未老,

孤嶼千年,一燈萬里。

“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渤海灣裡的菩提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