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老人也要防「熱中風」 不要誤認爲是中暑

【連網】(徐譽寧)中風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腦血管急症。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中風與氣象關係密切,當氣溫在0℃以下或32℃以上時,是中風的發病高峰。因此,老年人群,不僅寒冬要防冷中風,炎夏三伏也要防“熱中風”。

上週末午後,家住海州區的葉棠宏老人吃完午飯後,約上幾名棋友在家門口的樹蔭下襬開了棋局,雖然一邊下棋一邊搖著扇子,但年過七旬的葉棠宏還是出了不少的汗。突然,他感到頭痛頭昏、視物模糊、一側手腳麻木,活動也有些不靈活了,繼之昏倒在地。一旁的棋友們以為葉棠宏中暑了,急忙將他送到醫院。然而,醫生髮現葉棠宏左側肢體不能動彈,言語不清,呈半昏迷狀態,考慮為腦血管病的突發,經腦部CT檢查,結果診斷為“腦血栓”,也就是“熱中風”,不是中暑。

市區某醫院老年病科醫生介紹說,一年四季有兩個中風高峰期,一是氣溫在0℃度以下的嚴冬,二是氣溫在30℃以上的盛夏,氣溫越高患中風的危險性就越大。當氣溫升到32℃以上時,特別是相對溼度達到70%以上時,人體體溫的調節主要靠汗液的蒸發來散熱,出汗多導致大量水分喪失,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脫水”就可使血容量減少,血液黏稠,血循減緩,微小血栓容易形成,微小血栓堵塞腦血管就會引起“缺血性中風”的發生。

該醫生分析,熱天中風病人明顯增加,除了是夏天不當使用空調的原因,還與出汗多、體液減少、循環血量減少、血液黏稠度增高也有關係。這其中,高血壓、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血管硬化的高齡患者屬於高危人群。另外,伏天往往氣壓低,空氣中含氧量降低,會造成缺氧而誘發腦血栓和腦出血。

“中風發生前一般都會有一定的徵兆信號,老年人群可以多留心。”該醫生介紹,如果發現有以下不適症狀時,要高度警惕中風發生的可能:血壓突然大幅度波動,且伴有頭昏眼花或耳鳴耳聾;頭昏頭痛突然加重或由間斷性頭痛變為持續性劇烈的頭痛,伴有噁心嘔吐;突然出現一時性一側肢體發麻、無力或活動不靈,或口舌發麻,吐字不清;精神和性格突然發生改變,變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語,煩躁不安,或出現短暫的判斷和智力障礙,或突然發生嗜睡狀態;突然出現一時性的視物不清或自覺眼前發黑,甚至一時性突然失明,或出現頻繁的鼻出血;突然發生原因不明的跌跤和昏倒等。

該醫生建議,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者,在積極治療原有疾病的同時,要提高警惕防患於未然。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合理飲食,尤其是老年人要少吃多餐,要補充足夠的食物營養來滿足生理的需要,並要多喝水以補充喪失的水鹽和維持循環血量,維護機體的健康。

同時,要學會勞逸結合,避免疲勞過度,並要堅持適宜的體育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壓血脂,減少發病的隱患。同時要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學會自我放鬆,避免精神緊張和激動,維護內環境的平衡,防止血壓波動而發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