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功臣商鞅,秦惠文王爲什麼一定要殺他?

千古功臣商鞅,秦惠文王為什麼一定要殺他?

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封建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繼位。

商鞅變法侵犯了貴族們的利益,因之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商鞅失去變法的強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難辯,只得逃亡。最後,商鞅在秦軍追捕中斃命,落得個“車裂”的下場。但變法得以繼續實行下去。

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十年變法,秦國實力大增,應該說商鞅是秦國的功臣!而孝公死後,惠文王即位,只是應為幾個老的士族反對,就殺商鞅麼?如果士族影響真那麼大的話,變法就不能進行,更何況是十年變法!商鞅都能走過,可見商鞅對秦國的忠心,所以,他也應該不會對王位的繼承產生消極影響,難道說真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麼?

千古功臣商鞅,秦惠文王為什麼一定要殺他?

商鞅被車裂(羋月傳劇照)

細細探究,秦惠文王為什麼一定要殺商鞅,原因大約有以下幾點:

首先,他的改革變法觸動了秦國宗室貴族集團的利益。司馬遷也說:“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族多怨望者。”

其次,在秦惠文王看來,商鞅必須死。商鞅曾經不看當年太子而今國君的面,對太子師傅用刑,這只是一個潛在原因,並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原因是,商鞅已成為王權與貴族利益衝突的焦點。在商鞅的改革中,王權得到加強,貴族遭到削弱,貴族們不敢對王權發出不滿,但要把這種不滿發洩在始作俑者商鞅身上。商鞅成為貴族的眾矢之的,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所以,新國君秦惠文王剛剛即位,公子虔之徒就誣告商鞅謀反。

千古功臣商鞅,秦惠文王為什麼一定要殺他?

秦惠文王(羋月傳劇照)

對秦惠文王來說,殺死商鞅、是解決王權與宗室貴族集團間的利益衝突是最好的選擇。 也就是說,秦惠文王從秦國發展的大局出發,為了穩定政治局面、穩定王權,同時鞏固變法的成果,不得不殺死商鞅。

因此,即使商鞅不是一個刻薄少恩者而是一個品德完美的聖人,在這個時候,他也不得不死。

商鞅,是第一個因變法而死的改革者。

秦惠文王雖然車裂了商鞅,但商鞅的法令卻沒被廢止。因此,秦國的崛起並未因秦孝公和商鞅之死而中斷。秦惠文王不因人廢法,實為過人之舉。

電視劇《羋月傳》中描寫,秦惠文王每年在商鞅忌日都會暗自前往商鞅墳前拜祭,稱他為一位故人,體現了他對商鞅的懷戀與愧疚。也許,秦王本是最懂商鞅的人,卻殺了商鞅,實屬無奈,卻也是王者之術。

千古功臣商鞅,秦惠文王為什麼一定要殺他?

商鞅像

“七國之雄,秦為首強,皆賴商鞅”,這個評價是切合實際的。韓非子說商鞅“舉法明教,秦人大治”。西漢桑弘羊贊商鞅“功如丘山,名傳後世”。宋代王安石賦詩:“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功績,永垂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