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插花、挂画、焚香、品茶,宋人以「文人四艺」营造出一种唯中国人所独有的,从容优雅的生活方式。赏花是古代人生活中的一种雅兴。最早的赏花活动是到自然界中去寻找芳姿,观赏万物丛中的花色美景,赏花构成了古人游乐消遣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万千花木,极易撩拨诗人的情怀,无数爱花惜花的文人骚客,用他们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触吟唱花木,写下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让今人赞叹不已。今天就跟随小编回到古代,谈一谈古人的赏花之道吧!

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说起赏花,不得不先说古代文人雅士和君王都爱的兰花,古时称之为兰蕙,它隐遁于人迹罕至的山涧幽谷,默默开放,清新淡雅,独自芬芳,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空谷佳人”,人们也喜欢称赞品格高尚的人“君子如兰”,可见,兰花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之高。

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钟爱兰花,说先贤孔子。《孔子家语》中多次写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

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早年的孔子到处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位明君重用自己,以此施展抱负。无奈现实中历尽坎坷,遭人冷落。漂泊奔波时常让孔子心灰意冷,一次他途径山间深谷,闻到阵阵清香,寻了好久,找到一株盛开的兰花,蕙质兰心,芬芳四溢,却与杂草为伍,这触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情感,对着兰花,孔子无比感叹:“兰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为伦也。”

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或许你跟孔子一样也喜欢兰花,但也欣赏牡丹的粉、玫瑰的红、菊花的黄、玉兰的白……这些花卉与兰气质不同,却无不令人赏心悦目,古人称之为“养眼”。

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什么样的花色最为绝美?古人以一个“艳”字作了概括。何谓艳?就是色彩鲜明。在春天,花之艳是红色,“万紫千红总是春”;于夏日,花之艳是“映日荷花别样红”;到秋天,花之艳则非黄色莫属,“菊黄蟹肥秋正浓”。在《忆江南·江南好》诗中,唐代诗人白居易因为“日出江花红胜火”而倾倒,发出了“能不忆江南”的感慨,花的娇艳,打动着千百年前的作者,今天的人们再见自然神气之造物时,也同样为之倾倒。

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花之最美色是“国色”。唐代诗人刘禹锡认为:“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国色”的代表色是红色。当年,隋炀帝杨广“辟地二百里为西苑”,向全国诏献花卉。据唐笔记《海山记》:“易州进二十四相牡丹:赭红、赭木、坯红、浅红、飞来红……”大多是红牡丹。但古人所欣赏的红色并非纯红,而以粉中带红为佳,“粉红”色系中,又以“桃红”为古代女性最爱。

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赏花还要看花之风韵,用清朝画家松年的观点来说,叫“花以形势为第一”。花姿与花色一样,可以“养眼”,所以古人赏玩花木无不看重姿态造型,中华花艺的重要修习技巧,就包括花枝调整,整体造型。

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美的花姿可以弥补晚开的遗憾,明陈道复《题秋海棠》诗句即称:“翠叶纷披花满枝,风前袅袅学低垂。墙根昨日开无数,谁说秋来少艳姿。”花姿有横、斜、曲、直、垂、悬之分,各有特长,犹如妙龄女子的身姿:横姿恬静,斜姿豪放,曲姿婉约,直姿庄重,垂姿轻柔,悬姿飘逸。各种花姿,在盛开时节竞风流,即如五代文人徐铉在《柳枝词十首》所说,“新春花柳竞芳姿”。

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花的斜姿曲势似乎更受古人欣赏,而这种姿态以梅姿最为典型。自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逋对梅花的色、香、姿都有独到观察,他在《山园小梅》诗中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古人认为,“不清花韵,难入高雅之境”。花韵可以“养心”“怡神”,虽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直白来说,花韵即花之品质,欣赏花韵,就是看花之象征。

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常见花卉之韵,古人都有说法:梅标清骨,桃有羞靥,李谢浓妆,杏娇疏雨,菊傲严霜,兰挺幽芳,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丹桂飘香月窟,百合如意安康,花的美好寓意不止如此,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品花韵,沿袭千百年,也是当今爱花人对花喜爱的一脉相承。

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中华花艺丨从兰到梅,赏风韵,品花韵

•部分内容整编自网络,图片来源弘益茶道美学图库及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