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被「別人家的孩子」傷害過?

回顧一下,平時你接觸的孩子,當然,爸爸媽媽們,你的孩子在腦海裡已經太有存在感無需要費勁回顧,

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兒童是什麼?

哈哈,兒童是搗蛋鬼!

不不,兒童是萬花筒!

別扯,兒童是魔力球!

可我覺得兒童是爆米花!又香又甜,停不下來!

呵呵,兒童是小宇宙!

算了吧,兒童是外星人!

你們有沒有養過孩子啊,兒童是小祖宗!

……

你是否被“別人家的孩子”傷害過?

“他讓我又恨又愛,有時候看到他搗蛋的樣子真恨不得把他塞回肚子裡,但是有時候看到他偎依在你的懷裡,親暱地喊你媽媽,那麼弱小,讓你又不得不愛。”

“我快顛覆了,鬼知道他誰學的,嘴巴里經常蹦出奇思妙想,我跟他爸爸壓根沒這樣教過他!”

“我好像控制不了她,這讓我很無奈!”

“天啊!這孩子是我的冤親債主,說多少次都不聽,原本收拾好的房間又亂七八糟!”

……

你應該不陌生,聽到爸爸或者媽媽感慨對自己孩子的束手無策。

為什麼兒童在不同人的眼睛裡,差異這麼大呢?

我們看到了成年人豐富的想象力,但主要源自於不同孩子,其實他們本身就不同。

為啥你家孩子那麼好帶,我家孩子簡直鬧翻天?

其實答案在這裡

兒童天生氣質不同,所以不要糾結我家孩子為何不能像“別人家孩子”。

舉個栗子,有些嬰兒睡覺時小拳頭還在亂揮,腳丫子亂蹬,你看到他扭捏身子忙乎勁開始懷疑他是否在夢中已經開演《戰狼3》,而有些嬰兒睡覺時十分安靜,手腳自然攤開,靜悄悄,不翻身,不哼唧,比較敏感的媽媽是不是可能還會回來聽聽呼吸心跳讓自己心安。

實際上這樣是不同嬰兒活動量的差異問題。(小兒突發性疾病不在探討範圍。)

你是否被“別人家的孩子”傷害過?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及精神病學家Thomas和Chess領導的研究小組通過著名的紐約縱向研究(New York Longitudinal Study,簡稱NYLS)提出兒童氣質包括九個維度,即:活動水平、節律性、趨避性、適應度、反應強度、情緒本質、堅持度、注意分散度、反應閾,並根據其中五個維度(節律性、趨避性、適應度、反應強度、情緒本質)將兒童分為:“難養型氣質”、“啟動緩慢型氣質”、“易養型氣質”,其餘為“中間型”。

我們看到有的小孩比較安靜,有的小孩比較活潑,這是他們的活動量不同。

有的孩子作息規律,到點了犯困睡覺,到點了吃飯,而有的孩子晚上經常會醒來幾次,肚子餓的時間不一致。

這是節律性這個維度的氣質差異。

家裡來了客人——

“小南,快出來叫阿姨,你怎麼又躲房間了?快出來,你這樣不禮貌啊!”——這是趨性低的孩子。見到陌生人比較靦腆,害羞,迴避。

“阿姨好!阿姨請坐!”——這是趨性高的孩子,面對陌生人,不會害怕,天然地親近。

和爸爸媽媽去旅行時,很快就可以適應新的環境,這屬於適應度高的表現。

做一件事時,例如,畫圖、拼圖、做模型等,不論花多少時間,一定做完才肯罷休。

或者經常提醒爸媽答應他的事情,這是堅持度高的兒童表現,反之則是低的表現。

兒童經常表現出來是開心的,就像王勃一樣歡樂,還是比較憂愁的,就像肖邦一樣憂鬱,這是情緒本質的差異。

在商場,沒給他買他要的東西,有的兒童哭鬧直接在地上打滾,鬧的天翻地覆。

但是有的孩子生氣就撅個嘴,父母給他講道理,孩子過會就好了。這是反應強度的不同。

媽媽,房間光線太暗了!(你並沒有那麼敏感察覺燈光問題。)媽媽,你看電視聲音太大了!(而實際上你感覺聲音沒那麼大。)媽媽,菜有點涼了!(你感覺還是溫的,大夏天還可以接受。)以上是反應閾低的表現,反之,對類似這些變化不會太在意的,屬於反應閾高的表現。

注意分散度,比如孩子很快可以注意到各種不同的顏色,開車時他甚至注意到你沒注意的事情。

以上很多場景我們都會碰到過,很多爸爸媽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在這9個維度上是不是比別的孩子差。

你是否被“別人家的孩子”傷害過?

其實人的氣質差異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經系統活動過程的特性所制約。

在心理學上,氣質無好壞之分。

它既不能代表孩子的能力,也不能預示孩子將來的社會成就。

這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提的氣質不同。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說某個人是氣質美女,是指她從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中,不經意間流露出的高雅、高潔、恬靜、溫文爾雅等等。

而在心理學中,氣質是指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徵,主要體現在人的認識、情感、言語、行動中。

所以,對孩子氣質的準確認識,有助於我們平等看待孩子的差異而不帶主觀評價。

更多心理知識請關注美心說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