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官渡、赤壁之戰同樣出名的夷陵之戰,爲何會失敗?

與官渡、赤壁之戰同樣出名的夷陵之戰,為何會失敗?

劉備孫權的荊州爭奪戰,呂子明白衣渡江,關雲長敗走麥城。劉備痛失關羽和荊州,關羽是劉備的心腹大將左膀右臂,荊州是蜀國的半壁江山。於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但最後以失敗告終。夷陵之戰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一樣都是改寫戰爭雙方勢力的重要戰鬥,而且都以發動者的失敗而告終,那麼,為什麼失敗呢?

與官渡、赤壁之戰同樣出名的夷陵之戰,為何會失敗?

替換高清大圖

1、吳國有備無患

孫權奪走荊州殺死關羽之後,就從政治上軍事上著手準備。政治上,孫劉聯盟已經破裂,孫權迅速倒向曹操,先派人向曹操稱臣,曹操也接受了曹魏的封賞。這樣就穩固了吳國的北方,孫權能專心對付劉備。軍事上,孫權將自己的指揮部欠移到鄂城,並調兵遣將加強戒備。反觀劉備則準備不足,張飛還未出徵便被部下殺了,先損失了一員大將。

與官渡、赤壁之戰同樣出名的夷陵之戰,為何會失敗?

2、蜀國一意孤行

劉備不聽勸阻,執意要攻打東吳,當時蜀國的謀士將軍大部分是反對出征東吳的,攻打東吳違背了當初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劉備當初御駕親征是孤軍深入,隨軍出征的沒有像樣的謀士將軍,沒有能和陸遜實力相當的將領。陸遜採取拖字決,拖死劉備。避免和劉備主力決戰,劉備孤軍深入,糧草補給戰線拉長,適宜速戰速決。最後,陸遜幾個月不出主力,劉備士兵心浮氣躁,吳國以逸待勞。

與官渡、赤壁之戰同樣出名的夷陵之戰,為何會失敗?

3、蜀軍戰術失誤

劉備到達前線後,命令部隊從巫峽到夷陵連營,立營數十屯,綿延七百里。陸遜命令士兵沒人帶一把茅草,到了劉備軍營就放火,在放火的時候同時攻擊,這一策略十分奏效。蜀軍土崩瓦解,死傷數萬。劉備只得帶著隨從返回返回白帝城,不久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