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上,抒写文艺鄂军新作为
——访湖北省文联新任主席、著名作家刘醒龙
中国艺术报记者 张悦
在刚刚闭幕的湖北省第十次文代会上,新任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向“老”主席熊召政颁发“名誉主席”聘书,现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两位从湖北走出的著名作家在此刻完成了历史性的交接,也象征着文艺鄂军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湖北省唯一一位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双奖”的作家,刘醒龙谦虚而真诚地对记者说,“从作家到省文联主席,我有一种新兵的感觉,还有好多要学习”。在湖北省第十次文代会闭幕式上致词时,刘醒龙特别引用了巴金在写给1991年5月召开的全国青年作家会议贺词中的话:“要用心写作,将心交给读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再次引用此句,并表示,“20多年过去了,我始终记着这句话,这才是文学的至理名言。对作家来说,还必须将心交给自己,唯有掌握了自己的心,才能够发出属于文学的声音”。
刘醒龙曾说,属于自己心的文学,往往会与世俗习惯产生冲突,而文学存在的意义恰恰是对世俗的拆解,从中找出心灵的真实。心灵真实基础上的文学才有可能于岁月之河中逆流而上。从刘醒龙早期的中篇小说《凤凰琴》,到20年后在《凤凰琴》基础上续写的、为他带来茅盾文学奖荣誉的长篇小说《天行者》,时光是文学最好的鉴定者。
心有愿景行万里
近几年,刘醒龙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他“走了一万里,写了一万里”,从上海崇明岛,到青藏高原的格拉丹东,溯流而上探索长江源,全面行走长江。他由此跨度两年写就的《上上长江》今年年初出版,被誉为新时代的《长江之歌》。今年7月又一部长篇小说《黄冈密卷》出版,取材应试教育和革命老区的发展,将视角回望他的故乡和故土,黄冈大地与众不同的人文品格镌刻其中。“我一直保持着三年左右出一部长篇新作的创作频率,作为新任省文联主席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一定有充分时间写作了,但不论如何,我还是要争取保持现在的创作状态,以身作则,希望一部比一部好。”这是刘醒龙对自己提出的要求。
刘醒龙给自己拟定了任省文联主席后的三个计划,其中的第一个计划就是效仿写《上上长江》的做法,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到湖北省各个基层县走一遍,深度了解基层文艺的基本状况,做一些调研,以便逐步健全基层文联建设,激发基层文联活力。“当年正是因为黄冈群艺馆的工作,给予了我非常丰厚的创作土壤,每次我遇到创作瓶颈,都深知要到基层去走一走、看一看,就会找到源头活水,就会有写作的灵感。”刘醒龙表示,乡村每天都在发生新鲜的事情,文艺工作者应该始终保持敏感和新鲜感,尤其是青年文艺家,更应该多了解基层以及乡村的巨大变化,对这个时代就会多一些感同身受的关切和了解。刘醒龙认为,文艺要发展,基础必须打牢,基层土壤肥沃,才能长出好苗子,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谈到第二个计划,刘醒龙说,“要多和文艺界的人士做朋友”。“作家我很熟,但对于湖北整个文艺界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刘醒龙特别提到了要加强湖北文艺家内部的团结,要多一些包容,少一点内耗。“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追求德艺双馨是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一生的必修课,要向徐迟、姚雪垠、碧野、陈伯华、夏菊花、周韶华等老一辈文艺家学习,做讲品位、重艺德、深受人民喜爱的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佳作,为时代奉献杰作。”刘醒龙表示,文联主席团成员更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强化底线思维,不忘初心,坚守正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的同步提升。
“说到底,文联还是要竭尽所能多出好作品、多出拔尖人才。”这是刘醒龙对文联工作的第三个愿景。他重点提出,要将视点放在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文艺梯队的建设上,争取不让优秀人才外流,同时还要动员已经外流的优秀人才回到湖北。刘醒龙特别提到了此次进入到湖北省文联新一届主席团的影视剧制作人张静,作为新文艺群体的一员,张静曾制作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潜伏》《猎场》等在全国极富影响力的电视剧。而此次进入到湖北省作协新一届主席团的畅销作家艾晶晶也颇具代表性,刘醒龙强调这些年轻血液的注入和加盟,十分有助于拓宽湖北的文艺平台。
讲好新时代湖北故事
近年来,文艺鄂军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荆楚大地自古人文荟萃,文艺鄂军素有直面人生、直面时代、扎根生活、勇于探索的现实主义传统。”站在新起点上,刘醒龙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表示,要全力打好长江牌、荆楚牌,讲好新时代湖北故事,书写长江文明新画卷,努力表现出伟大时代的湖北特征,塑造伟大时代的湖北形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实现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
“第一,就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在刘醒龙看来,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加强学习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永恒课题,在新时代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我们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爱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此外,刘醒龙还表示,要加强文联的沟通和协调功能,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努力成为大家事业上的好伙伴,“特别要加强团结,营造相互学习、相互包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良好氛围。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求得文艺的携手进步和共同发展”。
文化自信是文艺工作者的安身立命之本,刘醒龙特别谈道,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有关“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的重要论述,善于从荆楚文化和长江文明的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和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打造更多代表荆楚文化的标志性文艺品牌,让文艺之光照亮荆楚文明。
閱讀更多 中國藝術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