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心理壓抑!

孩子的情緒每天都是多變的,笑一會兒,哭的一會兒!幾分鐘後又可能生氣了,但是對於他們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所有的壞情緒,家長一定要及時的發現幫助孩子尋找一個正確的發洩途徑的,以免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

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心理壓抑!

5歲的小威是個讓人“頭痛”的孩子:在幼兒園總是搶小朋友的玩具;做遊戲只能贏不能輸,否則就會耍賴;想要什麼就大哭大鬧,從不會好好說……小威媽媽深感無奈,只好帶他到醫院兒童心理科諮詢。醫生髮現,小威的父母由於工作忙,很少帶他出去玩,以致小威缺乏與人交流和相處的機會,父母的冷落也讓他的心靈受到傷害,從而導致了“不合群”等表現。

開始“武力攻擊”

部分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與其成長環境有一定關係。要是孩子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環境當中,那麼孩子就較易出現攻擊性行為。雖然孩子小但是其也有自己的思想及行為方式,要是孩子長期被約束或束縛的話,就會出現厭倦、逆反心理,從而出現攻擊性行為。孩子的憤怒更可能源於心情壓抑”。長期處於內心缺乏安全感、分離焦慮的兒童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

開始“說謊欺騙“”

很多時候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願去上學,就會說:“我肚子痛。”孩子的這類說謊,往往是恐懼心理所致。而濫施懲罰就是造成恐懼心裡從而導致說謊的一個重要原因。孩子做錯事或有行為過失時,為了開脫責任,逃避家長、老師的懲罰或打罵,便有意說謊。

很多時候,他們是想取悅於父母,擔心會辜負他們的期望。如果承認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他們會感到羞愧。因此,他們就編造一些父母喜歡聽的話,或讓他們高興,或喜歡講故事時自己受到關注和讚賞。

開始“拒絕吃飯”

家長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如果出現厭食現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緒出了問題,家長應認真對待。如果對此忽視,就有可能發展成飲食節律紊亂。作為父母,此時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吃飯,而是應該經常改變飯菜的種類,鼓勵孩子幫你做飯,幫你準備他愛吃的飯菜。如果他在飲食方面的不良傾向持續很長時間或體重減輕很多,應及時看醫生。

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心理壓抑!

開始“睡不安穩”

有的孩子天生憂鬱、敏感,情緒易受影響,容易受到創傷性事件的影響。有的孩子區分不開想象與現實的世界,會被想象中的怪物嚇到,會因白天看到的動畫片、聽到的故事中有一個嚇人的怪物,而認為怪物就在身邊。還有的孩子對公平和溫暖的要求很高,一旦老師和家長冷落了他們,或對他們有所不公,就會內心受傷。因此,家長一定要讀懂孩子的心,關注孩子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有時候,許多困難在家長眼裡不值一提,但卻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心理壓抑!

開始“哭鬧不停”

通常孩子哭泣是由於飢餓或疲勞,但哭泣也是減輕壓力的一種自然方式。孩子的有些哭泣是有心理需求的,表現一般是,偷偷抹淚,哭聲較小,哭泣中穿插一些行為來吸引大人的注意,比如發出聲響或做小動作等。出於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家長一般不鼓勵孩子哭出來,導致他們的情緒無法釋放和表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眼淚仍然是他們在情緒激動時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所以不應該阻止孩子哭泣,也不要忽視他們的哭泣,應該充滿愛意,心平氣和地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