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與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大PK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與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大PK

2008年是北京奧運會,在十年後的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推出了《全民健身指南》,這也是官方第一次正式面向大眾推出權威的運動建議。而美國健康與大眾服務部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美國身體活動指南》,目前美國政府正在組織專家對於2008年《美國身體活動指南》進行修訂,即將於年底正式發佈《2018美國身體活動指南》。

本文對於中國全民健身指南和美國身體活動指南進行了對比,主要回答一個問題:不同人種間運動建議有何不同,有沒有特殊的專門針對某個國家或者某個人種的運動指南,美國身體活動指南能否適用於中國人,或者說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能否適用於美國人。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與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大PK

一、中美運動指南在運動類型上有差別嗎?

略有差別

1、中國建議大眾參加3種類型運動,美國則是2種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建議大眾為了健康,應當參加3種運動類型,分別是有氧運動、力量訓練、拉伸練習。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建議大眾主要參加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

有氧運動簡單來說就是長時間、中低強度、全身大肌肉都參與其中的運動,比如健走、跑步、游泳、騎行、球類、廣場舞、有氧操、做家務都屬於有氧運動範疇,有氧運動的益處多多,包括提高心肺功能、有利於控制體重、降低多種慢性疾病發生率、改善心理健康、提高學習工作效率等等。有氧運動是大眾參與最多的運動類型之一。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與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大PK

力量訓練是指克服一定阻力的肌肉強化練習,阻力的形式有很多種,比如身體自重、啞鈴、槓鈴、彈力帶、力量器械等等,力量練習是除有氧運動以外,另外一大類運動類型。相比有氧運動,力量練習參與人數就要少一些,這跟大眾對於力量訓練認知不夠,力量訓練較為複雜,不像有氧運動那樣容易上手有關。事實上,力量訓練具有自身非常重要的獨特價值,那就是提高全身肌肉力量,從而提升運動表現,增加骨密度。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不能互相替代。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與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大PK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建議大眾參加的第三類運動是拉伸練習。拉伸練習可以改善肌肉彈性和伸展性,減少肌肉緊張、促進疲勞消除,預防運動損傷。不同於有氧運動和力量練習需要安排整段時間進行,拉伸練習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種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開展,比如每伏案工作1.5小時,可以起身做一些肩頸部拉伸,從而緩解頸肩部酸脹疲勞,第二種是在有氧運動或者力量練習結束之後,安排15-20分鐘拉伸。

也就是說,如果你參加有氧運動,就要採用有氧運動+拉伸練習的組合方式進行,當然,進行力量練習時也是同樣的道理,有氧運動或者力量練習之後進行拉伸應當成為運動的標配,而非可有可無。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與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大PK

2、為什麼美國沒有把拉伸作為一種單獨的運動類型

美國身體活動指南的核心要求中並沒有強調大眾要進行專門的拉伸練習,這並不代表美國專家認為拉伸不重要,而是無論是有氧運動還是力量訓練之後,都應該進行拉伸練習,也即拉伸就是運動的標配,是有氧運動或者力量訓練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基於這樣的考慮,美國身體活動指南沒有特別強調拉伸練習。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與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大PK

而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考慮到由於大眾普遍缺乏運動常識,有必要特別強調平時要安排一定時間進行拉伸或者在運動後要進行拉伸,小編認為這也是完全正確和有必要的。事實上,運動之後不做拉伸也是大眾健身的普遍現象,因此,在全民健身指南中將拉伸單獨作為一個運動類型提出來是適合中國老百姓,也是一種進步,值得點贊!

二、中美運動指南在運動強度上有差別嗎?

沒有差別

《全民健身指南》和《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建議大眾參加中等強度或者大強度活動。

中等強度是心率介於100-140次/分,大強度是指心率大於140次/分,當然這個心率範圍是對於大多數成年人而言,不同年齡和不同體能水平人群還可以上下浮動,此外,大眾可以通過主觀感覺來更便捷地衡量運動強度,中等強度運動時表現為心跳呼吸加快,身體微微出汗同時非常重要一點是可以自如說話,而大強度運動表現為心跳呼吸明顯加快,身體大量出汗,運動時無法自如地說話。

中等強度運動適合絕大多數人群,因為運動體驗好,不太累,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走路就是典型的中等強度運動,而跑步往往就是大強度運動。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與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大PK

總的來說,中等強度不太累,適合初級運動人群和進階運動人群,好的運動體驗對於培養運動習慣至關重要,而大強度運動適合成熟運動人群,對於這部分人群來說,大強度運動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提高體能。強度越大,往往所需的鍛鍊時間就可以相應縮短,而採用中等強度運動,所需運動時間就要長一點才能取得相同的運動效果。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與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大PK

三、中美運動指南在運動時間上有差別嗎?

沒有差別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建議人們每天運動半小時至一小時,每週最好能夠積累150分鐘-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者每週積累75-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既參加中等強度運動,也參加大強度運動也很好。

《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建議人們每週至少積累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能達到300分鐘最佳,或者每週積累75分鐘大強度活動,能達到150分鐘大強度活動最佳。運動越多,健康好處越多,也即運動量與健康收益之間存在量效關係。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與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大PK

為什麼中等強度運動是150分鐘,大強度運動是75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和大強度運動在運動時間方面基本存在2:1的關係,也即中等強度運動2分鐘,相當於大強度運動1分鐘。我們鼓勵大眾在通過中等強度運動具備一定耐力和力量素質的基礎之上,更多選擇大強度運動,這對於改善健康、提升體能,提高運動效率很有意義,大強度運動的效果往往也比中等強度運動來得更好一些。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與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大PK

從運動頻次來說,兩國指南都建議大眾每週可以參加3-5次有氧運動,2-3次力量練習,拉伸練習則安排在有氧運動或者力量練習之後進行,這樣就能實現天天運動,當然對於大多數大眾來說,每天參加運動並不現實,能實現每週參加3-5次運動就已經很不錯了,那麼每週可以安排2-3次有氧運動,1-2次力量練習。

頻次、時間、強度的乘積就代表運動量,你可以通過參加低頻率、高強度、短時間的運動實現,你也可以通過高頻次、低強度、長時間的運動實現,只要達到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者75分鐘大強度運動就足夠好了,如果每週積累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者150分鐘大強度運動則是非常好。當然,我們希望大眾把運動分散在一週進行,這比集中進行(週末戰士)的運動體驗會更好,運動第二天肌肉反應會更輕。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與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大PK

四、總結

一般來說,健身運動由四個要素構成,分別是頻率(Frequency)、強度(Intensity)、時間 (Time)、類型(Type),合稱FITT,通過比較中美兩國運動指南,我們可以清晰地總結:除了我國指南特別強調拉伸運動以外,無論是運動類型、運動時間,還是運動強度均無差別。所以從運動角度而言,不同人種間沒有差別,不存在中國人需要某種特別的運動,倒是中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比如太極拳是對世界的巨大貢獻,比如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就特別強調對於老年人而言,太極拳是一項很好的預防跌倒的運動。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與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大PK

不要再強調這樣也要適合中國人,那樣也要針對中國人,對於提升健康而言,全世界的運動指南幾乎都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